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如何理解中央提出的經濟工作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如何理解中央提出的經濟工作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7年宏觀政策的目標定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其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中求進,“穩”和“進”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總基調。而將穩中求進從經濟領域提升到治國理政重要原則的新高度,不僅是基於對過去工作經驗的總結,更是基於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判斷。為了實現“穩中求進”,我們要努力做到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穩”是大局,是總基調,意義重大,具體體現在整體宏觀經濟運行要穩,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要為供應側結構性改革服務,要繼續減稅降費,要滿足社會政策兜底要求;貨幣政策要“穩健中性”,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要適度,要保持利率和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增長穩定性增強,消費、投資、進出口增長十分平穩;更體現在穩中有進,經濟發展出現更多積極變化,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對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服務業占比上升,消費對增長的貢獻提高;也體現在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貧困人口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有所好轉,綠色發展初見成效。

所謂“穩”,就是要穩定大局,主要是在內外風險比較大的背景下,做出需要加強風險防範的判斷,並將其由過去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我們當前面臨著各種內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包括各類金融風險、高杠桿風險和資產泡沫風險等;外部風險主要是資本流動和美國總統換屆導致的國際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

“進”是目的,主要體現在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外延由過去主要強調的“三去壹降壹補”,擴展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和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以及國企、金融、財稅、養老等重點領域的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

所謂“進”,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都要加以推進。主要是指在改革開放創新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增長質量效益提高、經濟金融風險化解等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是要進壹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力度,在放管服、國企、財政、金融、價格等領域的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實現中國經濟的產業升級、結構優化、提質增效。

遇事穩得住,是難得的品質;不斷求進取,是可貴的精神。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既穩紮穩打,又勇於進取,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