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沵茶的制作工藝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分傳統和現代兩種制作工序。
1、傳統普洱茶制作工序:殺青(生曬、鍋炒)揉條(手工揉團)曬幹
2、現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撚(機器加工)幹燥(烘幹)增濕渥堆(灑水、茶菌)幹燥
如何選購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產地是雲南省,近10年來,才開始在各地流行起來,由於衛生部門研究普洱茶有降血脂、瘦身、抗癌的功能,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所以價格的變動也相當劇烈。
辨別新、老普洱茶
由於普洱茶可持續發酵,因此越陳越香,價錢當然也較貴。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剛制成的普洱茶,外觀顏色較綠有白毫,味道濃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陳放較久的普洱茶,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葉外觀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聞茶葉香氣
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會產生黴味,有些商人為掩蓋其氣味,會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洱茶中參有菊花,或聞起來有花香,表示茶葉品質不純正。
辨別茶湯顏色
請店員或老板試用,觀察茶湯顏色。由於陳年普洱經過多年持續發醇,茶湯顏色較深,但絕非黑如漆;而新普洱茶的茶湯顏色較淡。不過這壹點也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即使新制的茶也會很深,最好的方法還是試喝。
試喝
試喝是選購茶葉最重要的部分了,因為壹杯茶好不好,合不合口味,從試喝就可以完全知曉,壹杯好的普洱茶不會有黴味、也不會是苦水。新制的普洱有白毫,未經過陳化,因此會有苦澀味;普洱茶陳化、白毫轉金針後,性溫和、不刺激,因此味道較甘醇。
普洱茶會變壞嗎?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當,是會越陳越香的,不過購買時會發現在普洱茶的外包裝上有標示保存期限,這是因為規定食品必需要標誌,事實上消費者在飲用普洱茶時,是可以不須在意的。另外如果發現茶葉有黴味,通常是保存不當所致,不宜選購。
新普洱茶味道濃烈,刺激性強,對於喝慣高山茶或者普洱茶的人比較不習慣。老的普洱茶由於陳放較久,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性變得較溫和無刺激,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不刺激胃,據說還能養生、助氣、補氣,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湯滋味越醇和。
看懂普洱茶年份:普洱茶價錢、等級、茶葉的存放年份是壹個重要因素,壹塊普洱茶磚叫價可以從100元到1000元,主要是因為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說法,所以商家動則20年、30年,甚至於說是50年、60年的珍品、貢品,價格更是炒上了天,其實普洱茶的年份並無有效的方法辯認,而且如果保存不當也會影響茶葉品質,惟壹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較。盡管如此,這裏還是提供簡單辨識普洱茶葉年份的方法供參考。
辨別普洱茶年份的方法、看茶葉外觀:新普洱茶外觀顏色較新鮮,帶有白毫,且味道濃烈;普洱茶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後;茶葉外觀會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區別包裝紙顏色:通常壓制過的陳年普洱茶,其包裝的白紙已隨時間變得陳舊,因而紙質略黃,因此妳可以從紙質手工布紋及印色之老化程度著手,這只能作為參考,非絕對依據,因為可能有些不肖商人會利用這種心理,以陳黃的包裝紙掉包次級品。
看懂茶品年份:壹般而言,通常將普洱茶的年份劃分如下:1949年以前這時期生產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在茶餅內放有壹張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
1949-1967年中國茶業生產印級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裝紙的茶字上,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壹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68年以後這時生產的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業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選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包括: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如何沖泡普洱茶
許多人都以為普洱茶的味道有黴味、事實上好的普洱茶應該味道甘醇濃厚,不能有黴味。雲南的茶都特別強調香氣,但是普洱茶是壹種以味道帶動香氣的茶,剛喝下去的時候好像沒有味道,不過茶湯吞下去的時候,舌根又逐漸浮起甘醇的滋味,因為香氣藏在味道裏,感覺較沈。普洱茶是中國茶的壹種,所以在沖泡時,基本上參考烏龍茶的泡法即可,但是在小細節上仍然和壹般茶有別。
茶壺的選擇
泡普洱茶需要選擇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茶壺沖泡,較能避免茶泡的過濃的問題,材質最好是陶壺或紫砂壺。
茶葉的處理
沖泡時,茶葉分量約占壺身的1/5。若是普洱磚茶,則需要撥開後,置放約2周後再沖泡,味道較佳。普洱茶可續沖10次以上,因為普洱茶有耐泡的特性,所以沖泡10次以後的普洱茶,還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做最後的利用。
泡茶的水溫
由於普洱茶的茶味較不易浸泡出來,所以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第壹泡在開水沖入後隨即倒出來(濕潤泡),用此茶水來燙杯。
泡茶的方式
(1)第二次沖入滾開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湯來品嘗,當然不是必須依各人口感需求斟酌。
(2)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壹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3)第四次以後,每增加壹泡即增加15秒鐘,以此類推。
普洱茶的優點
壹、 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壹般輕發酵茶對愛茶之人而言,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
二、 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壹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藥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三、 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鈔必較,卻乃有茶事的樂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 普洱茶保存容易,茶性轉換富變化。從某個定義來說,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制作與完成”,其實,壹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處於“現代進行式”,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五、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飲料或食品具備普洱茶這種“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飲料,老普洱茶卻又“價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價值”,是只漲不跌的“耐久財”;而右端則是“飲用價值”,是喝壹片少壹片的“消費財”,那“時間”就是遊走在兩者之間的“砝碼”,隨著時間砝碼往左推移,這餅茶的典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遠年普洱茶所具備的典藏性類似紅酒,兩者壹樣講究年份、出身(酒莊、茶莊),註重稀有性與保存狀況。
普洱茶分生熟,各有短長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大體是:鮮采茶葉經殺青、掇撚、幹燥後,即成毛青(滇青),此時的茶韻濃烈霸道,壹般人是喝不慣的。隨著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為生茶、熟茶兩大系(也有互相拼配的半生熟茶),壹般將生茶歸屬於“綠茶”,熟茶歸屬於“黑茶”。
[生茶]
是指毛茶不經過“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轉化而成,這是歷史上的傳統制法,。生茶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視保存環境條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時間越長,茶體內的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陳香益發醇和穩健,但韻致活潑生動,這種活力即為茶人所稱道的[茶氣]。
[熟茶]
是指毛茶經過“渥堆”這項工序,通過濕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發酵,促進多酚類化合物非酶性自動氧化,轉化茶葉內含物質,減除苦澀味,使滋味變醇,消除青臭氣,縮短其陳化階段,可提早飲用。這是1973年起昆明茶廠首先借鑒黑茶工藝,而發展出的技術,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對“渥堆”的相關研究,在1985年還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這要說明的是,有的人對“渥堆”有所誤解,還把“渥堆”和“濕倉”劃上等號,事實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濕倉”是指投機者將年份比較新的普洱茶成品,陳置於濕度甚高的環境,利用高濕度(或潑水)促使茶品發黴,以改變茶體,使外觀上可偽充陳年茶,這種不健康的濕倉茶,是禁不起高溫沖泡下的品鑒考驗的。
普洱茶的保健和藥理
長期以來普洱茶深受肯定,除了因其茶質優良,止喝提神,還有特殊的藥用功效,普洱茶的藥理功用古譜早有記載,清人趙學敏“本草鋼目拾遺”雲:“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壹,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變遷,致癌因子無處不在,現代人可說是身處在癌癥陰影中,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經雲南昆明醫學院腫瘤研究所證實,並在1991年亞太地區國際腫瘤學術會議上獲得舉世認可。
普洱茶的保存之道
早在十九世紀,茶人對普洱茶的品質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在《普洱茶記》中記載:“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中雜石者最佳”,“種茶之家,芟鋤備之,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這說明對茶葉品質的要求,早在栽培時期便要講究,同時,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質,古人也有“或與他物同器,則雜其氣而不堪飲矣”的警語。其實普洱茶的保存條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為寬松的了。
壹般來說只要不受陽光直射,陰涼通風,遠離其他氣味濃厚的物品或環境汙染,例如香皂、蚊香、樟腦丸、神龕、廚房、衛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陳放數量較多,不妨撥出壹個小房間,擺上除濕機,濕度計,定期翻堆。目前較廣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陳法”,取壹口陶缸,將老茶、新茶摻雜置於缸肉,有包裝者最好退除,以得陳化,缸口則以木板、棉布復蓋,使其通風、不落塵、不進異物即可。陶缸堆陳法的概念是模擬壹個微形茶倉。安排壹個適合茶菌生長的環境,讓老茶的茶菌順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氣刺激老茶,達到新舊並陳,陰陽互補的效果。
對於即將飲用的茶餅,老茶客們另有壹套“茶氣調和法”:將茶餅整片拆為散茶,置入半斤、壹斤的陶罐中(勿選不透氣的金屬罐),靜置半月後即可取用。這是因為壹般茶餅往往外圍松透,中央緊結,加上七餅這壹落的包裝方式,長期下來,茶餅內外氧化後熟程度不壹,外圍水滑,中央氣強。經過上述“茶氣調和法”處置後,即可讓內外互補,享受到較高品質的茶湯。
普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遠銷內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馬”的茶馬市場。明代時“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發展到鼎盛時期,遠銷號稱十萬擔以上,宮廷將“普洱茶”引為貢茶,作為進貢珍品,並在普洱府增設官茶局。文學家曹雪芹將“普洱茶”寫入了《紅樓夢》,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巨著中,也描寫了喝“普洱茶”的場面。
思普區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是伴隨茶葉的生產、運輸、銷售而興起的。據光緒《普洱府誌》載,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銷西蕃。
1983年思茅地區文物普查時發現了建於嘉慶17年至道光3年的古茶馬驛道。明末清初,為了方便向京城進貢“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壹條“官道”,鋪設了壹些不甚規則的方形、長形石條,這條道成了商旅行人騾馬運輸茶鹽來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縣境內,仍保留有三處較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壹是位於同心鄉那柯裏村的“茶馬古道”;二是位於鳳陽鄉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遺址”,長約2公裏左右的山石古道,在壹片半原始森林中盤山徑仄而上。那山石上深印的馬啼印,向人們訴說著昔日“以茶易馬”的艱險;沿古道而上,人們可以去體味,去追尋“徑仄愁回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三是位於磨黑鎮孔雀坪的“孔雀坪地古道遺址”,長約10余公裏,那昔日林立的“馬店”,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見的馬蹄印。“山間鈴響馬幫來”,茶馬古道那石板上滑潤的苔蘚,那長年累月被馬踐踏出的累累坑凹,仿佛在向人們講述著昨天的歷史。茶風猶存,古道飄香,令人憶“百乘馬幫競爭行”之盛況。
普洱分布著多處古茶樹群落,有猛先小高場大茶樹群、猛先茶山箐大茶樹群落、白草地萬畝茶樹群落等。
香飄四海的“普洱茶”,釀造了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隨著普洱茶的誕生、發展不斷豐富,成為聯系民族、經濟、文化、歷史、科研、外貿、農業、園藝等方面的橋梁。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祭祀、以茶聯姻、以茶作禮、以茶為藝,成為普洱社會文化進步、民族團結的象征。
“六大茶山”概況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誌》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壹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裏。”這“周八百裏”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壹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裏宣慰使刀應猛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壹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誌?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余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誌》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制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猛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壹。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誌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臺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壹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各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更多有關普洱茶的資料,盡在/view/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