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熔金屬的用途
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用粉末冶金法生產難熔金屬的。4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由於航天技術和原子能技術的發展,自耗電弧爐、電子轟擊爐等冶金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包括難熔金屬在內的、能在1093~2360℃或更高溫度下使用的耐高溫材料的研制工作。這是難熔金屬及其合金生產發展較快的時期。60年代以後,難熔金屬雖然有韌性、抗氧化性不良等缺陷,在航天工業中應用受到限制,但在冶金、化工、電子、光源、機械工業等部門,仍得到廣泛應用。主要用途有:
①用作鋼鐵、有色金屬合金的添加劑,鉬和鈮在這方面的用量約占其總用量的4/5;
②用作制造切削刀具、礦山工具、加工模具等硬質合金,鎢在這方面的用量約占其總用量的 2/3,鉭、鈮和鉬也是硬質合金的重要組分;
③用作電子、電光源和電氣等部門的燈絲、陰極、電容器、觸頭材料等,其中鉭在電容器中的用量占其總用量的2/3。此外,還用於制造化工部門耐蝕部件、高溫高真空的發熱體和隔熱屏、穿甲彈芯、防輻射材料、儀表部件、熱加工工具和焊接電極等。中國在50年代已用粉末冶金工藝生產難熔金屬制品。60年代起已能生產多種規格的難熔金屬及其合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