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為什麽小孩子做錯事情後要受罰?

為什麽小孩子做錯事情後要受罰?

長期以來,很多家長都非常依靠懲罰或者實施威脅的方式,來讓孩子們在大人設定的規矩中玩耍和成長。壹旦孩子越過了界,或者作出了出格的事情,家長們就開始用懲罰的方式了,比如“回妳房間閉門思過,不許出來”“我再也不允許妳看電視、玩遊戲了”甚至還會出現打罵孩子的情況。

但我們會發現,在懲罰行為發生的開始或者壹段時間裏,孩子們的壹些不良行為能夠得到明顯的“糾正”。但往往過不了多久,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孩子們還是會恢復原來“熊樣”,絲毫不會因為懲罰行為而有實質性的改變。

為什麽對於孩子不良行為的懲罰沒有長久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對於孩子的懲罰難以持續執行。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當懲罰的威脅消除以後,懲罰所具有的壓制行為的力量通常也會消除。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們壹直嚴格地執行對不良行為的懲罰是不可能。當孩子們在多次“鬥智鬥勇”中知道家長實施懲罰的可能性不大的時候,懲罰的威懾力就不再像以前那麽大了。

2、不良行為帶來的滿足感可能讓孩子們認為懲罰是值得的。比如,孩子因為過度沈溺於電子遊戲而導致被家長懲罰。在孩子看來,在虛擬世界中得到的成就感,遠勝於家長們“外強中幹”的懲罰行為。於是孩子們不惜鋌而走險,而壹旦僥幸沒有得到懲罰,孩子們甚至會認為是壹種額外獎勵。

3、對孩子的懲罰往往會引發不良的連鎖反應。在很多心理學的實驗中,生物體在受到懲罰的時候往往會嘗試逃跑或規避進壹步的懲罰,甚至會引起逆反的攻擊行為。其實,對於孩子的懲罰也是壹樣。那種涉及疼痛、羞辱的懲罰,盡管短期內能夠起到糾正不良行為的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壹方面,這種懲罰會在孩子內心植入了暴力的種子,使他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更具攻擊性(社會上那些具有攻擊傾向的少年犯往往曾經在家中受到過父母的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