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戶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麽?
壹是抓住機遇。在市場波動不斷的情況下發展養豬,應當註意抓好四個時期,即:低谷期、發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生豬市場波動中的低谷期是養豬戶進入的最佳時機,此時仔豬、種豬價格低,發展養豬的投入成本較低;生豬市場逐漸走出低谷進入發展期時,養豬戶要加快膨脹規模;生豬市場進入高峰期時,養豬戶應盡快出欄生豬,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豬生產進入下滑期時,養豬戶的重點應放到壓縮存欄,提高質量,加強管理等方面,等待時機再圖更大發展。生豬生產發展過程中幾個不同時期的掌控,關鍵要靠經驗的積累和信息的了解,打算從事或正在從事養豬業的農戶需要平時多觀察、多了解、多積累養豬業發展情況,從而對養豬業的現狀、趨勢和規律有壹個較為準確的把握。 二是適度規模。大規模養豬涉及資金、技術、土地、環保等諸多問題,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壹蹴而就。然而農戶在發展養豬生產中,仍有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規模飼養。這是因為,如果農戶的養豬規模太小,即使在養豬效益好時,養上壹兩頭豬也難以取得明顯的效益;在養豬效益不好時,卻首當其沖,受損失最大,弄不好白忙活。在當前農村經濟條件下,農戶養豬規模適宜在30頭左右,投資大約2萬元。這樣在正常年份,按年出欄100頭,每頭豬效益80元計算,可獲利8000元。有條件的農戶,最好搞自繁自育,這樣能夠減少仔豬成本,減少疫病發生,可明顯提高養豬效益。 三是疫病防控。近年來生豬疫病呈現出非典型癥狀、混合感染、不好診斷的特點,疫病抗藥性明顯增強。疫病防治費用已經成為重要支出之壹,甚至在壹些時候成為決定養豬效益的關鍵因素。如果農戶養的豬得病,費用少則十幾元,多則幾十元,壹旦有病死現象,損失無法估量。因此,養豬戶應改變“重治輕防”的思想,樹立“以防為主”的觀念,從養豬場選址、豬舍設計、程序化防疫、科學飼料配方等基礎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發生。而壹旦豬發生疫病,要做到及時隔離,準確診斷,合理用藥,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良種良法。優良品種是取得養豬效益的壹個重要因素。良種豬出欄時與普通豬相比,每公斤銷售價格差在0.5元左右。有了良種還要有良法。粗放的飼養模式,不僅限制了良種豬生產水平發揮,甚至造成較大的損失和浪費。良種豬的飼養講究飼料配方科學,圈舍整潔衛生,同時日常管理也十分重要。比如:良種豬對外界環境刺激敏感,不安靜的飼養環境,突然改變環境、飼料或粗暴對待等不良刺激,都容易使豬出現應激反應,嚴重影響良種豬的生長。因此,農戶在發展良種豬生產的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良種豬飼養技術,使良種與良法配套,力求取得最好的養豬效益。 五是聯合生產。小規模的養豬場戶可通過建立生豬產銷協會、合作社等方式,加強信息交流,實行統壹供種、統壹飼料、統壹防疫、統壹銷售,從而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聯結起來,在壹定程度上實現規模生產,收到降低成本、減少疫病、提高售價、增加效益的“多贏”效果。 近幾年,由於畜牧業標準化工作的廣泛開展,推動了養殖業向現代化、規模化的轉變,各地標準化的養殖場、飼養小區數量激增,這也把畜牧業推進到標準化階段。 但是,在看似標準化、規模化的背後卻存在諸多不適應,也就是標準化的硬件設施完善了,相應的軟件卻不能跟上,具體表現在:缺乏技術人才,致使在標準化的先進設施下,卻存在傳統的操作,不能使先進的設備真正發揮作用;缺乏現代化管理,標準化的設備設施到位了,但是標準化的養殖意識卻還沒有到位,也就是架子起來了,裏面的構造卻還很模糊,使規模化、現代化設備、設施與落後的管理理念不協調,導致了養殖企業對於現代化管理理念的不適應;缺乏制度和執行力,表現在標準的制定上不盡合理,可操作性差,再有就是標準的制度執行上不到位或不執行,等等。 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是對於標準化實質的把握不是很清晰。畜牧業標準化是壹個內涵豐富的系統工程,而不單單是硬件方面的設備設施,它還包括現代化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等軟件建設。標準化發展需要硬件和軟件的同步,而現在來看,標準化的硬件建設步伐較快,而軟件建設確成為當前行業發展的軟肋,所以在今後畜牧業標準化的建設和推廣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畜牧業標準化的軟件建設。 壹是提升管理理念。養殖場也好,養殖小區也罷,都應當把其作為企業來看待,既要重視建設,又要重視管理,既要建章立制,又要嚴格執行,最終做到標準化的場子興建、標準化的飼養程序、標準化的組織形式相結合的統壹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二是註重環保建設。環保型畜牧業是今後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也是標準化建設的重點,所以在養殖場或者養殖小區建設中應當提高環保意識,做好廢水和汙水的無害化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三是完善各項標準,按標準生產,切實提高畜產品安全和質量。生產中有沒有標準可以參照,或者標準具備不具備可操作性對保證畜產品質量至關重要,而且標準化建設的壹個目的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畜產品,所以能否按標準生產出安全的畜產品成為標準化建設是否成功的壹個考核標準。 四是加強現代化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培訓。只有具備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技術才能使先進的設備設施充分發揮作用。對於當前的標準化建設來說,這也是做到標準化硬件、軟件同步而行的必要措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