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能為醫療帶來什麽改變?
Apple Watch和我們平時測心電圖用到的儀器並不壹樣,它是如何記錄心電圖的呢??
在醫院中使用到的心電圖是標準12導聯心電圖,有的醫生認為Apple Watch繪制心電圖時使用到的則可能是模擬導聯。使用標準12導聯時,需要給被檢查者的四肢夾上夾子,以四肢電位的平均值作為衡量心電圖的基準,還要在胸壁貼上導聯以測量。
而用Apple Watch測量心電圖時,只需將表戴在手上,再將另壹只手的手指放到表盤上,就可以測得心電圖。
由於Apple Watch測心電圖時並不是以標準的基準電位來測量,所以模擬導聯和標準12導聯的心電圖波形相比可能會有出入,但是,利用模擬導聯測得的心電圖已經足夠判斷心律是否規整。
在心電圖上,正常心律表現為絕對規整,房顫則表現為絕對不規整。由於這兩者的明顯差別,所以不需要觀察心電圖的波形,只需要依據心電圖上心律是否規整,就可以分辨出被測者是正常心律還是房顫。這也就是Apple Watch可以用來監測患者是否出現房顫的原因。
房顫是壹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是指原本規則有序的心房活動喪失,被快速無序的顫動波取代。如果不及時治療,房顫會導致心室率紊亂、心功能受損和附壁血栓形成等問題。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房顫可影響美國2%的年輕人和9%的65歲以上老年人。
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指出,Apple Watch記錄的心電圖不能代替傳統的標準12導聯心電圖,醫生也不能只依靠Apple Watch顯示的心電圖,就進行相關的醫療決策。
主流媒體對於手表新功能的態度有所保留
盡管FDA和蘋果官方對Apple Watch的ECG功能介紹措辭如此嚴謹,大多數媒體對於這項新功能的態度依然有所保留。
《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認為使用Apple Watch的年輕人較多,而老年人才是房顫的高發人群。對於年輕人來說,只有兩類人群出現房顫的時候才需要特別註意:壹、因年齡增加、飲酒過量或其他因素導致中風風險顯著升高的人;二、因為房顫而出現不適或者心臟疼痛的人。《連線》雜誌(Wired)在文章中寫道:“對自身健康非常在乎的年輕人,當看到自己的Apple Watch上顯示出房顫的提示後,會去醫院進行篩查。這樣做不僅會引發這些人的焦慮情緒,還很可能會導致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媒體持有這種觀點,是因為房顫會在正常人情緒激動、運動或者大量飲酒時發生,這類房顫多屬偶發。只要身體沒有因房顫而出現不適的癥狀則無需治療。大多數年輕人記錄下來的房顫就是這種。這樣壹來,Apple Watch很有可能並沒有發揮出預防房顫的作用。
Apple Watch有壹定的健康意義
主流媒體雖然對Apple Watch做此評價,但是Apple Watch依然有健康意義。
海軍軍醫大學心臟外科博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卡恩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王擎醫生認為:“心電圖是確診房顫所需的必要輔助檢查。由於房顫有多種類型,當病人有陣發性房顫(房顫的壹種類型:房顫持續時間≤7天,能自行終止)時,普通的心電圖不易捕捉到此類房顫的異常心率變化,這時往往需要依靠動態心電圖來確診。”
數字健康領域尚待變革
中國地區的Apple Watch暫時還沒有ECG功能,原因在於,各國對醫療儀器的監管措施不同, 多數國家將心電圖儀劃為II類醫療器械,這類器械無法直接在商店櫃臺買到。而美國FDA率先認證了Apple Watch的ECG功能,頒布了其在美國地區的銷售許可,所以這種產品僅能在美國買到。
不過,科技的普及速度非常快,即便目前中國地區的Apple Watch暫時還不能使用ECG功能,壹旦政策允許,勢必也會有很多科技開發公司效仿,爭相推出相似的產品。
數字技術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滴滴出行、***享單車、淘寶等軟件還改變了相關領域的商業模式。但在健康領域,數字技術的發展顯然還不夠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