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壽山石雕刻中修光這個階段老是學不好,怎麽辦呢?
修光首先要有正確的執刀姿勢。壹般的執刀方法是:刀口平面朝外,斜面朝裏,用右手拇指和中、食指捏住雕刀離刃約3厘米處,再以無名指頂住刀側,小指緊貼無名指,以助力量。執刀不可過緊或過松:緊了運轉不靈,松則刀鋒無力。修飾細節時,可只用3指執刀,將無名指或小指按在石品上,以保持運刀的穩定。
修光時,左手按住(或握住)產品,將拇指指甲內側緊緊地頂住刀頸,作為支點與右手配合,使雕刀前後揮動修刮。運刀的時候,細處用指力,小處使腕勁,大處則需腕、臂並用。但無論用臂、用指,都要以腕勁為基礎。
下刀以前,應根據景物的特殊本質、規律特征而確定“刀向”與“刀法”。下刀有分寸,才能使作品質感真實,生意盎然。
修光的“刀向”,主要依據對象的結構而確定,如刻人物、動物,刀向應與肌肉生長的規律相吻合。衣褶、飄帶要順著紋理的走向行刀。若刻花草、山水,則根據山脈輪廓和枝葉、花瓣的姿勢確定刀向。運刀應服從內容需要,有輕重徐疾之分,頓挫轉折變化,或沈著,或流暢,或剛健,或婉轉,“疾而不速,留而不滯”。這就是說,運刀流暢時,要特別註意末尾的收拾;運刀頓挫時,不能出現澀滯的刀痕。
修光運刀的主要忌病,有“板”、“亂”、“弱”、“挑”、“虛”5點。
“板”就是運刀呆板不活,不能體現出對象的質感。
“亂”是因為下刀前對景物理解不深,心中無數,致使刀向雜亂無章,出現不適當的交叉刀痕。
“弱”即把刀不穩,行刀無力,作品缺乏生氣,僅將景物表面扒光而已。
“挑”是由於運刀時單用指力,而臂、腕沒有用上勁,所以形成刀鋒向外抽起,刀痕過處出現臃腫,行語稱為“豬屎節”。
“虛”指行刀時,起先很有勁,漸而虛脫形成虛而無力的刀跡。
藝人修光刀法,各具風格。歸納起來不外“清靈”和“渾樸”兩種。前者清麗婉潤,後者沈雄蘊蓄。
“清靈”就是清麗、靈巧。這種修光刀法,強調輪廓清晰,層次分明,特別註重具有特征的細節刻畫,鮮明地塑造形象,深刻地揭示主題。因而在修光最後階段,要充分地發揮尖刀、半尖刀以及針鉆的作用,使作品力求剔透玲瓏,精致細巧。它是壽山石雕的壹種重要修光技法,廣泛應用於圓雕、透雕、鏤空雕等裝飾欣賞品的修光。
“渾樸”行語叫做“漠”。它是仿效古代雕刻的風格,用刀簡練、淳樸,饒有古意。但是簡練並不等於粗制濫造,而必須達到“看能分曉,摸不刺手”的藝術效果。所以更需要雕刻者對塑造對象有很深刻的認識,突出其形象特征和內在精神的刻畫,使作品耐人尋味。這種技法除用於仿古雕刻外,在印章鈕頭及小擺件上也經常采用。
打坯、鑿坯和修光3道工序之間是密切關聯、互相配合的。修光所追求的“氣質”與“精神”建立在壹定的形體結構上。未經修光的原坯結構,即使準確也是沒有生氣的。沒有很好的布局與形象做基礎,修光刀法應用亦屬徒勞。正如口訣所說:“相石打坯定大局,鑿坯結構見分明;修光刀法求氣韻,精細磨光更傳神。”
現今市面上有4種修光刀可選擇:
1奇心刀:這種刀是用軸承鋼打造,軸承鋼的彈性和韌性非常好,磨出來的刀口非常鋒利,刀身中間厚兩邊薄,這是區別於其他修光刀的重點,用這種形狀的刀能感覺手感非常順,用力非常直接。
2彈簧鋼刀:這是用汽車避震器上的彈簧板打造,特點也和奇心刀壹樣但沒采取兩頭薄中間厚的手法,上手用力各方面稍遜奇心刀。
3壹般鋼刀:這種刀是用壹般的鐵片鐵條打造,鍛火技術在這上面凸現的很重要,好的鍛火技術搞出來的鋼刀質量不比彈簧鋼的。
奇心刀,彈簧鋼刀,壹般鋼刀***有的特性都是鍛火刀,在刀兩頭3CM距離內是有限使用距離,並且這些刀的磨制都必須純手工沾水磨,以免消失鋼性。
4.白鋼刀;這是直接成品刀,刀感偏硬,沒彈性。刀的特點是不用鍛火,所以沒有鋼性消失的理由。壹把白鋼刀妳可以磨到最短還能繼續使用,磨制方式簡單,放砂機或砂紙上幹磨都行。
修光刀都可分成大,中,小,有時還有特小號。用刀還是以個人習慣為準,因人而異,不能壹概而論,主要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