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申遺成功有什麽意義?
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文化景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遺的意義十分重大。壯麗的河山與豐富的人文遺跡是自然的饋贈與祖先的遺惠,保護好、發展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算起,中國的“申遺之路”已走過30年。與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相伴,擁有五千年不斷流的文化的中國人,對這片土地上的文化遺產,不斷加深著認識和理解,加大著保護與傳承的力度。
目前,除了近50處世界遺產,我國還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5個,歷史文化名鎮252個、歷史文化名村276個。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社會為文化遺產傾註的努力,是賡續文脈、珍視文化的普遍***識。
在文化傳承中,保護與開發是永恒的課題。文化遺產不可復制,也不能再造,不管是申遺還是入選之後,保護應該始終放在第壹位。
也只有做好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可持續利用,更好造福於民、傳之子孫。因此,算好文化賬、算清社會效益賬,而不是以“搖錢樹”思維看待文化遺產,應該是我們面對先人文化財富的最基本立場。
擴展資料:
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
此次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其中,老司城遺址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
老司城具有十分重要的見證價值,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並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
同時,老司城遺址還具有重要交流價值。它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範,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也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
此外,老司城遺址與周邊魅麗的山水融為壹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
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申遺成功是文化保護新起點
百度百科—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