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包的筆順和組詞

包的筆順和組詞

包的筆順:撇、橫折鉤、橫折、橫、豎彎鉤,組詞:包裝、包孕、承包、包銷、紅包、包產、包谷、跟包、包工、包抄、郵包、包舉、包攬、蒲包、豆包、拎包、掉包、調包、燒包、挎包、包席、膿包、包管。

包(bāo),現代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像腹中有子形。篆文改為從勹(表示人身有所包裹),從巳(表示已懷孕有胎)。“包”是“胞”的本字。如人懷孕有胎是“包”的範式。因字義細化,“包”加肉(月)旁為“胞”。

本義為胎胞,把東西裹起來;引申指“包好了的東西”“裝東西的袋”等,又引申指“容納在內,總括在壹起”“總攬,負全責”“保證”等。包,甲骨文像腹中有子形,像人懷著孕。篆文改為從勹(表示人身有所包裹),從巳(表示已懷孕有胎)。

字形從巳,像幼子尚未成形,從勹聲,“勹”為“人”字是變體象形,本像人曲身而有所裹藏,這裏用以表示婦女因懷孕而曲身的樣子。“巳”字在“勹”的中間,像胎兒尚未成形的樣子。

包是“胞”的本字。《說文》:“包,象人懷妊。”《玉篇》:“包,今作胞。”後來“包”字多用於“包裹”“包含”“包容”等義,於是造“胞”字以表本義。用於草木則另造“苞”字。凡包的部屬都從包。

包字的演變過程

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在甲骨文中,最早的“包”字形似壹個婦女懷孕的形象,表示胎胞。隨著漢字的發展,到了篆文時期,“包”字發生了變化,字形從“勹”(表示人身有所包裹)和“巳”(表示已懷孕有胎),表示壹個已經懷孕的人身。

到了現代漢字時期,“包”字經過進壹步的演變,字形逐漸簡化,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包”字形。因此,“包”字的演變過程是由甲骨文的胎胞形象,經過篆文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漢字的“包”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