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豆瓣8.8電影《紅氣球》:希望總會出現在轉角處?
《紅氣球》是由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裏斯1956年自編自導的壹部奇幻短片,帕斯卡?拉摩裏斯主演。該片榮獲了第9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第1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特別獎,在豆瓣該片斬獲了8.8分的高分,是壹部滿載榮譽、口碑極佳的佳作。
影片主要講述了壹個孤獨瘦小的小男孩,在上學路上看到路燈上掛著壹只紅氣球,小男孩爬上路燈拿下了紅氣球,從此紅氣球和小男孩作伴,不管是上學還是玩耍,紅氣球壹直緊緊的跟著小男孩,讓小男孩不再孤單。
可是紅氣球遭到了來自小男孩校長、家長、同學的驅趕,縱使這樣小男孩也壹直對紅氣球不離不棄,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護著他,可惜紅氣球還是被其他小孩給損壞了,在小男孩傷心欲絕的時候,全城所有的氣球都來到了他的身邊,帶著他飛向天空。
全片壹***只有34分鐘,故事非常的簡單,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意蘊。?紅氣球?作為壹個帶有強烈象征寓意的道具壹直貫穿全片,向觀眾傳遞壹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希望會出現在轉角處。本文將從色彩應用、細節藝術、鏡頭語言為大家解讀此片。
壹、運用色彩來還原客觀世界、表現主題思想
色彩是最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影片運用色彩蒙大奇,將灰色、黑色、紅色、藍色等色彩交叉組接,來表達不同的寓意,深化影片主題,為影片添上了壹層夢幻般的色彩。
1、灰色調,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客觀環境
灰黑色的房屋、青色的磚瓦、黑色的汽車、灰黑色的衣著,從外部環境到人民的生活用品都是灰色的,給人壹種壓抑的氛圍,引發觀眾思考。
影片用灰色、黑色、青色三種灰色調的色彩,來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還原當時的社會環境。影片的色彩結合影片上映的年代,可以對法國當時的社會現狀略知壹二,1956年的法國還處於壹個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局面,壹切都處於壹個百廢待興的階段。
2、紅色,創造情緒意境,表現象征意義
紅色貫穿影片始終,影片以?紅氣球?命名,象征著希望、勇敢、激情、頑強。用鮮紅的紅色氣球點亮人們心中的美好,給觀影者帶來生機和信心,營造壹種積極正面的樂觀情緒。
這壹抹紅色生存在灰色調的環境下,給人壹種強烈的視覺反差,紅氣球的出現像是打破了某種壓抑,是壹種情緒的釋放和展現,是當下人們的積極思想和樂觀精神的表現。
3、彩色,折射影片導演的內心世界,揭示影片主題
五顏六色的氣球飛向小男孩,小男孩抓著氣球飛上了天空。影片的最後導演用彩色結尾,表達了導演的浪漫主義思想,透露導演對五彩世界的渴望,氣球升起的時候也是對希望即將來臨的美好期許。
希望是漠漠沙海中的壹片綠洲,昭示著新的生命;希望是茫茫狂濤中的壹盞明燈,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希望是生命的發動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能量;希望是困難時堅韌的拐杖,是憂愁時鼓舞人心的樂曲,是絕望時振奮人心的強心劑;
以超現實色彩表達來結局,揭示了影片主題,代表著當下人們在壓抑困頓的現實中對美好的渴望、自由的向往、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二、細節藝術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電影是細節的藝術,電影的成敗是由細節來決定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觀眾或許會忘記電影的情節,但卻會對有代表性的細節銘記於心,該片的細節把影片的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
1、動作細節,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爬上欄桿拿下紅氣球,每次松開紅氣球時都會和它進行交流、總是會回頭看著紅氣球,這幾個動作可以看出,這個小男孩心思縝密,把氣球當成是朋友壹樣用心對待。
小男孩與紅氣球在相識和相處的過程中,有很多細節的動作,將小男孩的心理活動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些動作表達了小男孩的性格,塑造了他純真善良的人物形象。
2、場景細節,渲染氣氛,烘托主題
深褐色的學校大門、風中飄揚的黑白紅國旗、穿著紅色衣服的學生、藍色的氣球、褐色的街邊小店,小男孩擁有了紅氣球之後,氛圍變得輕松許多,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也點燃了觀眾心中的希望,代入感很強。
整部片子的色調是灰色調為主,但是在小男孩遇到紅氣球之後,電影的色彩多了起來,整個影片的基調變得歡樂和輕松了起來,紅氣球帶來快樂和美好的作用突顯,其代表著希望和生機的象征寓意也由此烘托。
3、物件細節,揭示人物的命運變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面包,在這部影片後半部分壹***出現了三次,是故事發生轉折的重要物件。
第壹次是小男孩甩掉想搶奪紅氣球的熊孩子們時出現的,它的出現讓小男孩忘記了危險。此時,面包是壹個?引子?,暗示著紅氣球的災難即將開始;
第二次是幾個熊孩子們站在櫥窗前盯著面包看,和前面小男孩站在櫥窗看面包相呼應,引出矛盾沖突。
第三次是小男孩走進面包店買了壹個面包開心的吃著面包走出來,小男孩現在手裏的面包替代了手裏的紅氣球,暗示了紅氣球的命運。
這個物件是劇情沖突的壹個導火線,是情節發展和人物關系沖突的壹個爆發點,這個不起眼的小物件來決定了紅氣球的命運,為影片增添了壹些戲劇效果。
三、運用鏡頭語言發揮藝術魅力,引發情感***鳴
電影是視覺和聽覺的藝術,影片人物語言的弱化,加強的鏡頭語言的表效果,導演巧妙的運用鏡頭語言,將人物環境的真實性和故事的荒誕性結合起來,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盛宴,讓觀眾置身其中,引發情感***鳴。
1、全景鏡頭,交代環境,渲染整體氣氛
陰沈的天空,灰暗的建築,壹個小男孩出現在了鏡頭中,他在畫面中間停留了壹會,陪著狗玩耍,緊接著他走下了樓梯,從梯步走下來時,他看到了壹個紅色的氣球掛在電桿上,小男孩小心翼翼的爬上電桿拿下紅氣球,故事由此展開。
緊接著,導演將小男孩置於灰色調的街景和建築的全景之中,小男孩帶著氣球跑步到學校,通過這個孩子在沈重的環境下奔跑的鏡頭,把人物置於環境中,交代故事背景,還原1956年巴黎的社會環境,烘托出壹種悲情的氛圍,引起觀眾的***鳴,調動觀眾的情緒。
2、中景鏡頭,展現人物關系,表達人物情感
小男孩放學後,天空下起了雨,沒有帶傘的小男孩,為了不讓紅氣球淋雨,在回家路上壹直找陌生人蹭傘,為紅氣球打傘的有:拄著拐杖的老人、優雅美麗的女士、虔誠的修女、卡其色長袍的男子,導演用幾組中景鏡頭記錄小男孩和他們的點滴。
這組鏡頭除了展現了陌生人之間和諧友好的關系以外,也表達了在悲情的大環境下,人們熾熱的情感,對美好的渴望和向往,為整個影片增添了溫暖的色彩,也表現了希望在轉角處的意蘊。
3、近景鏡頭,調動觀眾情緒,引發觀眾***鳴
導演用了兩個近景鏡頭來表達,大悲到大喜的過渡,來表現影片主題:不管身處怎樣的逆境,希望總是會出現的。
第壹個近景鏡頭:紅氣球被熊孩子打中了,從壹個鼓鼓的氣球慢慢焉氣了。導演用近景鏡頭記錄了紅氣球被破壞,氣滿滿流逝的過程,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覺,讓人壓抑和難過。
這個鏡頭是全片的壹個轉折點,把全片的氛圍推向到壹個悲傷的頂峰,把觀眾的情緒徹底調動起來,為故事轉折做壹個情緒鋪墊。
第二個近景鏡頭:在紅氣球被破壞之後,全城所有的氣球都飛了起來,全部飛到了小男孩的身邊,這個時候,導演再次用了壹個近景鏡頭,記錄小男孩置身於五顏六色氣球時的表情變化,讓影片的整體氛圍變得豁然開朗了起來。
影片通過這兩個近景鏡頭,來體現劇中兩位主角的情緒變化,讓觀眾去感受他們的故事和情緒,感受他們的悲傷和喜悅,在大起大落之間去領略希望在轉角處的主題。
售票員不讓小男孩上車、他就帶著紅氣球跑步到學校;長把小男孩關小黑屋、紅氣球就壹直跟著校長;母親把紅氣球丟了,結果它壹直在窗外沒走;熊孩子們破壞了紅氣球、全城的氣球都來到他身邊安慰他;
小男孩和紅氣球的經歷,反映出了人壹生會遇到的困難和波折的歷程,導演通過這個故事,向觀眾傳遞壹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希望就在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