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動物為什麽會群體自殺?

動物為什麽會群體自殺?

鯨類在海灘上擱淺而死亡的事,我國漢代史學家班固在他所撰的《漢書·五行誌》壹書中就曾有記載:“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壹丈,四枚;哀帝建年三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八丈,高丈壹尺,七枚,皆死。”這裏所說的“大魚”就是鯨,因此這壹距今2000多年的描述,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鯨類“集體自殺”的記錄了。

事實上,鯨類並不會有自殺的本意,更不會有意識地集體自殺,所以對於這種行為的正確說法應該是鯨類擱淺死亡。近70年來,已有超過10000只鯨類擱淺死亡,數目最多的壹次為835只,幾乎包括鯨目動物的每壹個種,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領航鯨、抹香鯨、偽虎鯨以及其他齒鯨類。

對於造成這種事件的原因有很多解釋,有人指出鯨類擱淺的地方多為泥沙淤積的海灘,水深均為10米左右,此類地形極易造成鯨類擱淺,稱為地形論。也有人認為鯨類有時是由於貪食,忘記遊回深水,所以才在潮水退落時擱淺,稱為攝食論,或者是鯨類因常受到寄生蟲的困擾,就到海灣、河口等淡水處,擺脫掉身上的寄生蟲,但往往由於海水退潮而擱淺。還有人認為由於鯨的祖先原來在陸地生活,故上岸擱淺是壹種回歸祖先的行為,稱為返祖論。有人也發現鯨類擱淺的地方往往是磁力較低或極低的區域,當沿著磁力較低的路線前進時,就容易擱淺在海灘上,又由於磁力的作用,人們也很難將其趕回到深海中。此外,有人還指出造成鯨類擱淺可能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單壹因素造成的,其中人類的影響也可能會起誘導作用,捕鯨者將擊傷或捕獲的數只驅趕到淺灘上,結果就會使更多的個體隨之沖到岸上,擱淺被俘,稱為“人為誘發”論。

通過對鯨的行為、解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證明它是依靠聲納系統來決定其遊動方向的,聲納所發脈沖信號是向上、向前,只有不時搖動頭部甚至改變方向,才能完全了解四周的情況。傾斜的海灘往往會擾亂甚至消除自表層水平方向進行的音波的回響,以致於使其聲納系統出現假象,再加上迷戀追逐餌物,就會深淺莫測地陷於淺灘卻不能察覺,迷失方向,壹但腹部接觸到地面時,就會驚恐萬分,拼命掙紮,在慌亂中沖上海灘而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