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梁希的簡介

梁希的簡介

梁希把綠化全中國的願望和科學道理,用形象感人的詞句表達出來。他在《讓綠蔭護夏,紅葉迎秋》壹文中,歌頌祖國的明天,歌唱為之獻身的事業:“綠化,這個詞太美了,山青了,水也會綠;水綠了,百川匯流的黃河也有可能漸漸地變成碧海,這樣,青山綠水在祖國國土上織成壹幅翡翠色的圖案。……林業工作是做不完的,綠化要做到栽培農藝化,撫育園藝化;要做到工廠如花園,城市如公園,鄉村如林園;綠化,要做到綠蔭護夏,紅葉迎秋。……這樣,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全部都成壹個大公園,大家都在自己建設的大公園裏工作、學習、鍛煉、休息、快樂地生活”。這是多麽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他深知,要想實現這個遠大目標,不是幾個人、幾十個人能完成的,必須喚起民眾***同奮鬥。因此,要廣泛地宣傳林業的重要性,要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植樹造林運動。他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做林業的宣傳普及工作。1950年春,全國開展春季造林運動,他滿懷喜悅的心情揮筆撰文:“用造林來迎接新中國的春天。……春,替我們帶來了活潑的生活,使萬象由舊而新,由死而生,由黃而青,表示著無限的前程。”1954年,中國第壹部介紹森林的紀錄片《白山黑水話森林》拍攝發行。梁希在《大眾電影》上發表文章,介紹這部描寫大森林的紀錄片。梁希在兼任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期間,還親自執筆編寫了壹本圖文並茂的科普小冊子:《森林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對森林、森林主副產品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深入淺出地作了介紹。

青年是未來的主人。青年應該是植樹造林的主力軍。梁希非常熱愛青年人,重視青年在綠化祖國中的作用。1956年3月,中央要在延安召開5省區青年造林大會,他情不自禁地用生花妙筆贊頌青年,為《中國青年》雜誌撰文,號召青年實現綠化全中國的美好理想。是年,他還給高中應屆畢業生寫信,向中學生介紹林業和林學,熱情地號召學生們“勇敢地、果斷地、愉快地”加入林業隊伍,學會綠化荒山、征服黃河,替祖國改造大自然。可見梁希的宣傳工作做得多麽深入細致,想得多麽久遠。這壹年梁希還為《旅行家》雜誌寫了《綠化黃土高原,根治黃河水害》壹文,又寫了《把科學技術交給人民》《人民的林業》和《林業工作的重大任務》等文章。

梁希寫下的詩文中,有許多為林業界工作的人們傳誦為佳句,如“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新中國的林人,同時也是新中國的藝人。”這壹佳句永遠激勵人們為祖國的綠化事業努力奮鬥!

基本背景

從民主救國、科學救國到贊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近代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同的經歷。梁希的壹生,非常典型地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所經歷的這個過程。梁希早年對民主革命的幻想破滅之後,轉向科學救國,改攻林業科學,在林業教育界奮鬥了大半生,為改變中國林業落後面貌,奔走呼號。可是在腐敗無能的舊中國,梁希的呼聲又能引起多大的反響呢?又能感動哪位統治者的關註和支持呢?他在焦急憂慮中尋找著科技工作者的出路。

梁希從多年的摸索中,認識到壹條真理,即科學工作者不能離開政治。他在1948年發表的專論《科學與政治》壹文中指出:“科學離不開政治,政治好比土壤,科學好比植物,植物得土壤之力才生長,科技得政治之力才發揚”,“科學工作者逃避政治,政治卻緊跟著科學工作者”。梁希極力主張科學工作者要關心政治、參與政治。梁希從40年代以來,所以積極追求進步,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就是基於這壹認識的。

重要事跡

抗日戰爭期間,梁希在重慶結識了中國***產黨的卓越領導者周恩來、董必武等人,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經常閱讀並參加編輯《新華日報》,心胸豁然開朗,更加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加緊內戰,梁希是自然科學界首先支持《對時局進言》的簽名運動的。陳立夫、朱家驊為此給梁希施加極大壓力,要他聲明否認這件事。梁希則以浩然之正氣,予以抵制,決不反悔。1948年,南京中央大學學生為紀念“五四”運動29周年,在中央大學舉行“自然科學座談會”,梁希、潘菽等慷慨陳詞,並在營火晚會上,不顧個人安危,喊出:“同學們,不要害怕,天色就要破曉,曙光即將到來”,大大鼓舞了學生鬥誌。

梁希還積極熱情地組織、參加群眾性的社團活動。1944年,他和當時在重慶的幾位有名望的知識界人士如潘菽、金善寶、塗長望、幹鐸等人堅持參加“自然科學座談會”,大家交談時局情況,學習馬列著作。1944年底,在“自然科學座談會”的基礎上,聯合中國科學社、中華自然科學社、中華農學會、中國工程師學會等科學團體,以及其他科學技術人士,***同發起組成“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梁希是該會的主要發起人之壹。該會創辦《科學新聞》,梁希是編委。

1946年,梁希參加“民主科學座談會”,後改為“九三學社”,梁希被選為監事。1950年後他壹直擔任九三學社副主席。

1947年,梁希等人又組織了“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梁希被選為理事長,提出了科學工作者要關心政治,爭取民主的口號。梁希等進步社會活動家,團結廣大科學工作者,為爭民主、爭自由,組織社會團體,形成了壹支強大的科技工作者隊伍,為50年代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奠定了基礎。梁希在兼任“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期間,於1951年作為中國科學普及協會代表團團長與茅以升、張昌紹、曹日昌、谷超豪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參加世界科協第二屆大會。他平時非常重視科普工作,曾親自執筆撰寫了很多科普文章,如《科普協會的性質和方針》《科學普及工作的新階段》《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下做好科學普及工作》《農民需要科學翻身》《婦女有權要求科學家普及科學》《廣泛發展工會和科普協會的合作關系》《掀起科普工作高潮》、《把科學技術知識交給人民——為〈世界科學〉而作》等。

重視學會的活動

梁希還十分重視學會的活動。早在1927年,他就參加了當時的中華農學會的活動,擔任中華農學會理事。1928年,又被選為中華林學會的理事,直到1949年。他在兩個學會任職20多年,其中1935年至1941年,擔任中華農學會理事長6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又積極籌劃成立中國林學會,並被選為理事會理事長。

梁希擔任學會工作期間,十分重視辦好學會刊物,他認為“無報便無會”,學報是學會的命脈。他不但是學報主編,還積極為學會刊物撰寫論文。據粗略統計,他曾為農學會、林學會的刊物撰寫了24篇論文,真可謂辦學報的熱心人。當時辦學會的經費來源全靠會費和社會募捐。在這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梁希對學會的工作仍是十分積極熱情。他節衣縮食,慷慨解囊,每次都是繳會費最多的壹位。不僅如此,他還把大量休息時間獻給學會事業。在他擔任中華農學會理事長的6年間,在學會辦公地點的小樓上安了床位,每到周末即前來處理會務,直到星期壹早晨方回校上課。這種全心全意對待學會工作的態度受到廣大會員的稱贊。中華農學會在他的主持下,發展迅速,會員人數日益增多,成為當時最負聲望的學會之壹。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梁希任林業部部長期間,不但對中央的林業方針政策能誠懇地提出建議,對中央在政治方面的政策也能直言不諱地發表意見。1956年,在開展“百家爭鳴”時,梁希撰文對當時社會上壹些糊塗觀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了學術昌明,為了文化發達,‘家’的尺度應該放寬,‘鳴’的園地應該擴大。只要不是反革命,大家都可以伸出手來寫,張開口來說。博學鴻儒要鳴、壹技之長和壹得之見也要鳴,長期刻苦鉆研過的老前輩要鳴,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也鳴。這樣才能夠生氣勃勃地從‘百鳴’中產生出成千成萬的青年優秀科學家來,向科學進軍,向社會主義進軍。”

1957年8月,他在壹篇未發表的文章中,坦率地對***產黨在知識分子改造運動中壹些過“左”的政策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反映了壹些受傷害的知識分子的辛酸事,說出了他們的苦悶和悲傷。對壹些黨組織和黨員的錯誤做法所造成的不良後果表示了極大的痛心,認為這是在挖六萬萬人民的萬裏長城——中國***產黨的墻腳,築起了壹道隔離***產黨和民主人士的高墻;為了統壹戰線,為了社會主義建設,梁希提出了如何尊重科學家和表彰大、中、小學人民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