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國人要在中秋節做手工燈籠?
做燈籠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照明,也是幸福團圓的象征。手工燈籠的意義: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傳承,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氣氛;象征幸福團圓,在古代燈籠是用來照明的,中秋節大街小巷掛上燈籠代表著照亮團圓的路;希望女子添丁的含義。
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壹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壹片光明,稱為開燈。
在壹些地區,中秋節做燈籠有添丁之意。剛出嫁姑娘的娘家,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姑娘送燈籠。這不僅是讓自己的姑娘前途光明,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有壹層意思是希望姑娘能夠為夫家不斷添丁。因為“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連綿不絕。
文化理念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在中國古代制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裏,處處都有燈籠。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壹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
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