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的人物評價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院院長袁行霈:顧頡剛生前200冊讀書筆記記載著他的學術歷程、學術遺產和治學精神,值得史學界認真繼承,同時也值得從事古代文學和古代哲學的研究人士認真繼承。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等專家都認為:顧頡剛是新文化運動中湧現出的大師,終生治學,孜孜不倦,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他在古史研究、古文獻研究、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等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國內外學術影響巨大。《顧頡剛全集》的出版對我國古史學、古文獻學、歷史地理學、民俗學以及近現代學術史都將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新華網)
胡適稱顧頡剛的《吳歌甲集》為:獨立的吳語文學的第壹部。給中國文學史開壹新紀元。
鐘敬文認為顧頡剛的《吳歌甲集》:不只是個壹般性的歌謠資料集,而是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的歌謠學著述。
新華網《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顧頡剛》:對於人文學界來說,20世紀不但以“疑古”發端,還以“走出疑古”來宣告自己的結束,去今最為遙遠的上古史竟糾纏了中國學術界整整壹個世紀。無論贊成還是反對,以顧頡剛為領袖的“古史辨”派,實際上已成為20世紀中國史學界、古典學界不可繞過的巨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