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雙向調控怎麽調控
如果不是有意視而不見,當前樓市“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是顯而易見的。即房價過快上漲和較大幅度下跌的城市占比很小,過快上漲的無非北上廣深四個壹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跌跌不休”的說來說去也就溫州、鄂爾多斯等數得過來的幾個城市,更多的城市房價保持平穩或微漲狀態。
樓市格局“看中間”應該成為觀察、談論中國樓市的基礎。唯如此,才可能發現“樓市暴漲論”“樓市崩盤論”中隱含的誤解。
如果以“看中間”的視角來觀察中國樓市,就能明了“雙向調控”的含義應有分類指導、“壓住虛火兜住底”。在樓市分化的大背景下,個別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個別城市供大於求。調控也應符合樓市格局的變遷:壹方面,抑制北上廣深四個壹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另壹方面,密切關註個別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帶來的風險和壓力。調控不再是單向的,而是相向而行、雙向發力。
與此同時,“雙向調控”也意味著既調節需求又調節供給。在“限購”壹時難以取消的情況下,“增供限購”將成為穩預期穩樓市的關鍵。當然,“雙向調控”應該是壹種更務實的政策選擇,針對個別城市供應量持續增大、庫存高企的狀況,供給調控也可能進行“逆操作”,但對絕大多數城市來說,增加供應仍是近幾年樓市的主基調。
保障房與商品房同步發展也應是“雙向調控”的題中之意。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加大廉租住房、公***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既履行好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職責,補齊保障性住房的“短板”,也發展商品住房,不再依靠單壹手段解決住房問題,而是通過雙向努力實現“住有所居”。
而在具體實踐上,“雙向調控”還應包含支持“剛需”與抑制投資的雙向政策選擇。壹方面,采取差別化信貸、優惠政策支持“剛需”人群購房置業,實現“住有所居”的願望;另壹方面,繼續以市場手段提高投資性需求的購房成本,讓房地產市場更多體現居住屬性。
毫無疑問,“雙向調控”勾勒出未來樓市調控的方向和藍圖。然而,稍微梳理壹下中國樓市發展就會發現,調控政策從來不乏新意與創造,真正成問題的是如何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雙向調控”究竟怎麽調,或許只有時間和地方實踐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