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同學給我辦事人情怎麽還應'送什麽禮

同學給我辦事人情怎麽還應'送什麽禮

送禮是社會學中重要的壹門課,在當今社會,不得不學。也許妳厭惡,但不能逃脫。和朋友間互通禮品,送上司表示關心,送下屬以示拉攏,總之送禮浸透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送禮壹向是社會生活的潤滑劑,人情世故的溫度表。

送禮之學問,不外乎三點:送什麽,如何送,送給誰。通達者信手拈來,行雲流水。愚鈍者費盡心機,不得要領。

自古有諺雲:“官不打送禮的。”但今時今日,卻有法律明文規定禁止職官員收受禮品。因此絕大多數人給領導送禮,都會避開公務場合。只要不直接涉及錢權交易,尺度便寬松得多。除了禮品自身實用性,便於估價與二次流通也是送禮者必須考慮的因素。

還有壹種禮品是送“名”,透過高校送個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的頭銜,既無風險,且不失風雅。觀察時下送禮的新動向,亦可從高檔樓盤附近新開業的商鋪著眼。領導家裝修送高檔家具。領導私宅大多講究風水,各種上等玉石擺件與關公、佛像比毛主席像更受歡迎。

時下網絡監督成為全民熱議話題,名表、名筆或名牌腰帶等隨身用品成為網友關註的對象。以名表做禮物,最好回避標識特別明顯的款式。壹般來講,像歐米茄(星座與海馬系列)、浪琴(嘉嵐與瑰麗系列)、雷達(精密陶瓷系列)與帝舵(王子駿玨系列)這些二三線品牌的基本款要穩妥壹些,以領導的正常收入,也能夠負擔。更省事的做法是直接送購物卡。

坊間有打油詩:“過節送禮太正常,小小紅包獻吉祥。妳家有事我捧場,溝通感情多來往。領導拍板單位支,公款送禮我無私。妳怕出事不要緊,送妳家人照樣行。先送小來再送大,壹步壹步交兄弟。”文火慢燉是送禮基本路線,壹種情況是例外,那就是送“名”,比如透過高校送個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的頭銜。雖然彎兒繞得大了壹些,卻無風險之虞,且不失風雅。“學者型官員”正是當下最受歡迎的品種,而高校也樂於將有為官員吸收為校友,實在是安全體面、壹舉多贏的盛事。

相較於官場,商場上送禮的禁忌就少得多。SOHO大佬潘石屹,前年因在微博上先後發布兩代“潘幣”成為街頭巷議的話題。後來幹脆印了限量版的實物作為公司禮品饋贈各界人士,傳為壹時美談。不久前,另壹位命運跌宕的傳奇人物、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復出後推出的“褚橙”,也成為京滬商圈最流行的新年禮物

相比真金白銀的奢侈品,這些禮品廣受歡迎,除了自身特色之外往往得益於話題效應。換言之,商場送禮的主流講究陽光體面、經濟實用(潘幣好歹可用作書簽),禮尚往來之余不至造成財務負擔。若能像廣東人開業時送棵發財樹、福建人喬遷時送對石獅子那般有個好意頭,就更妙了。

教妳怎麽送禮送什麽禮好

1、知識界的朋友,禮品要素雅,倘若他是作家,最好的禮物“不是送,而是要”,要他寫的書,還要他簽名,讓他擁有被渴望、被圍觀、被重視、被崇拜的感覺,這比恭維更昂貴;畫家則相反,只能買,不能要,要,就是搶鈔票!至於買壹送壹,那是交情。

2、老板朋友,則避實就虛。年齡大的朋友,介紹醫務界的名醫;年齡小的朋友,介紹教育界的名師。上海人有句口頭禪:“保得了自身,保不了子孫。”名醫在前,名師在後,既保自身,又保子孫。

3、低保朋友送實惠。什麽叫實惠?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煙酒茶。最好送油、送米、送豬肉,吃的比穿的實惠,因為吃的是易耗品,今天吃了明天沒了,今年送了明年還能送,不必絞盡腦汁翻花頭。年底公司聚會,總要發禮品,不是橄欖油,就是日本米。端午節,送肉松,比肉粽高檔;中秋節,送肉粽,比月餅有價值,至少遠離糖尿病。

4、給生意人拜年,送什麽都可以,倘若送書,不管精裝,哪怕金裝,他眉頭要起皺紋:非“三”即“川”。書與輸諧音,觸黴頭,“阿二炒年糕,吃力不討好”。

5、老朋友生日,若是位“老槍”,送他兩條“紅中華”,正中下懷;如果在壹側的嫂夫人是醫務工作者,無異於請糖尿病患者吃糖,屬於“拎不清”朋友。

6、給實業老板,介紹些渠道商;給基金經理,介紹些殷實人家。都是順水人情,卻是皆大歡喜。對老板而言,凡是錢可以買到的,送了白送,“醉後添杯不如無”。

7、老前輩銀婚,送他個銀制的烏龜,寓意:天長地久,千年老鱉萬年龜嘛。但老阿婆不高興:烏龜與綠帽子,壹個硬幣的兩個面。花籃與花圈不分,屬於“盤不清”朋友。

8、白領朋友則以精神產品為主,小資些的,送話劇票,最好小劇場的,表明卓爾不群,不隨大流;送畫展票,最好油畫,必須抽象,寫實的會誤解,以為攝影展。

9、送禮最高的境界:不僅送到心裏,而且送到記憶裏。

10、禮品觀:珍貴東西給內行,漂亮東西給外行。比如祁門紅茶,嫩芽少見,嫩芽具有茶黃素,可以軟化血管,但無葡萄酒的酒精傷肝。白瓷杯裏,透明紅亮,邊鑲金圈,這是上品,只有內行看得見、看得懂。送內行,包裝最好“玻璃罩”,屬於“透明禮”,不需要大包小包,不需要浩浩蕩蕩。今年我在祁門的茶農老陳送我壹批嫩芽祁門紅茶,我改制成鋁塑大紅小鐵罐。朋友聚餐,我做陪客,人手壹份,號稱“隨手禮”。再泡壹壺,當眾講解,與友斟飲,先聽懂,後看懂,知道珍貴難求。日後這頓飯,淡忘了;這罐茶,記住了。

11、送禮的最大訣竅:恰到好處。這是最難把握的分寸。千萬別貿貿然,尤其久違不見者,禮很重,嚇得他不敢應接,以為妳要讓他出頭做啥“壞事體”。最好先打個電話寒暄壹下,讓人驚喜的寒暄就是最好的禮物,這道禮物的名稱叫“久旱逢甘霖”,也叫“預熱冷竈頭”。

12、送禮的第壹要義:缺啥補啥。低保朋友,投其所“需”;老板朋友,投其所“好”;小資朋友,投其所“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