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官璘的人物生平
1925年生於廣東省東莞縣農村,爺爺和父親都頗通棋藝。楊官璘3歲開始看棋,5歲能對弈,10歲在鄉下已無敵手,少年時致力於古譜研究。
抗戰勝利後,楊官璘走出家鄉,當過裁縫,23歲開始在廣州遊樂場打擂,並經常和南國名手盧輝、董文淵在壹起切磋棋藝,研究古譜、殘局,功力精深,從而為後來馳騁棋壇打下了堅實基礎。
1949年下半年,楊官璘應壹個在香港的同鄉的邀請,到香港觀看比賽,並教人下棋。從此楊官璘以壹個職業棋手的身份真正開始了自己的象棋生涯。1950年,香港中國象棋研究會舉辦了首屆全港會員賽,楊官璘擊敗好友李誌海奪冠,從此成為港澳象棋第壹人。
1951年起在廣州從事象棋研究及比賽。隨著新中國經濟復蘇,人們對體育文化的渴求越來越強烈,弈棋從此登上大雅之堂,民間象棋界開始自發舉行壹些有影響力的比賽,其中嶺南文化公園原嶺南文物宮舉行了幾次較大影響的賽事:1952年2月至3月主辦有楊官璘、陳松順、盧輝、覃劍秋、曾益謙、袁天成參加的名手表演賽;1953年6月和1954年2月,先後兩次舉辦了楊官璘和另壹位嶺南棋界的代表人物陳松順的十局對抗賽,楊均以壹局勝出。
1952年至1955年,楊官璘往返於廣州、上海、武漢、北京、蘇州、杭州等地表演象棋和參加比賽,他兩次在十局決勝賽中擊敗有“七省棋王”之稱的董文淵,加上多次擊敗陳松順,就此奠定了壹代棋王的地位。後來楊官璘的好友,武俠小說家梁羽生曾有詩形容楊官璘這段征戰史,“不辭北戰與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1956年上半年楊官璘開始擔任廣州文化公園象棋顧問,主要負責研究和參加象棋比賽,同年廣州市棋藝社成立,楊官璘任社長,此外他還身兼廣州《象棋》月刊主編。1959年調任廣東省體委, 始任省廣東象棋隊教練和棋隊負責人等職。1956年1月,國家體委宣布棋類列入競技體育項目,同年新中國舉辦了第壹屆全國象棋賽,楊官璘代表廣東省參戰,力壓王嘉良等名將,成為首個全國冠軍,從此也開創了中國象棋的壹個“楊官璘時代”。
自1956年到1983年,楊官璘***參加了18屆全國象棋個人賽,4次奪得冠軍,3次獲得亞軍和季軍,13次進入前6名。1956年登上首屆全國象棋賽的冠軍寶座,成為第壹位全國冠軍。1957年、1959年先後獲第二屆、第四屆全國象棋賽冠軍。1958年獲得全國第三名。1959年獲得第壹屆全運會象棋賽冠軍。1962年與胡榮華並列第六屆全國象棋賽冠軍,計先後四次獲全國冠軍。1965年至1981年曾三次獲全國比賽的亞軍,多次獲其他優勝名。
1977年,至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1977年2月作為中國隊的壹員,參加在馬尼拉舉行的“中、菲、馬、港象棋名手邀請賽”,獲冠軍。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
1982年被授予國家第壹批象棋特級大師稱號。
1987年獲得六運會象棋賽金牌,同期獲得“健力士杯”冠軍。
1999年以不敗戰績捧走“元老杯”成了名符其實的棋壇老元戎。由於楊官璘在國際、國內象棋比賽中的優異成績和對象棋界的傑出貢獻,1999年被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傑出人物之壹”。
楊官璘退役後,從事中國象棋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學生滿天下,其中包括“嶺南雙雄”呂欽、許銀川等特級大師。
2008年1月4日下午6時30分辭世,享年83歲。 1956年登上首屆全國象棋賽的冠軍寶座,成為第壹位全國冠軍。
1957年第二屆全國象棋賽冠軍。
1958年獲得全國第三名。
1959年獲得第壹屆全運會象棋賽(暨第四屆全國象棋賽)冠軍。
1962年獲第六屆全國象棋賽冠軍。
1965年至1981年曾三次獲全國比賽的亞軍,多次獲其他優勝名次。
1977年至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
1977年2月“中、菲、馬、港象棋名手邀請賽”,獲冠軍。
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
1987年獲得六運會象棋賽金牌,同期獲得“健力士杯”冠軍。
1982年獲全國象棋特級大師稱號。
1999年,獲得“元老杯”象棋賽冠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棋壇老元戎 ■擊敗盧李奠定地位
1905年香港舉辦港、穗,澳三角象棋賽,楊官磷從東莞出來參加,那時他的棋藝雖已有了提高,但和第壹流名手的功力,距離尚遠,在象棋圈裏,也還沒有什麽聲名。他感到天才必須輔以學力,無師必須覓師,他所覓的“師”乃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棋譜。他在香港這段期間,曾閉門修煉,排拆古今名譜,研究高手對局,終於豁然貫通,而且修正了不少古譜的錯誤。這時他功力大進,已躋進壹流之列了。就在那年,香港的象棋會舉辦了壹次會員賽,他擊敗盧輝的高足李誌海而獲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他在棋壇的地位。
■南黃北周 冶成國手
1951年楊官磷回到廣州,回去後不久就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華南區際賽,榮獲冠軍。第二年和華南另壹名手陳松順聯袂北上,與上海、漢口、北京各地名手較量,從未輸過壹局,震驚了整個棋國。棋壇好手都認為他的棋藝,超妙穩健,兩俱有之,已熔“南黃北周”即黃松軒與周德裕於壹爐,而且有淩駕之勢。
楊官璘登上國手的寶座,這不是容易的,那時的高手很多,每人都有看家本領,要保持不敗紀錄,那非但要有自己獨到的心得,而且得通曉各家各派之長。
■幾番猛戰 名傳遐邇
壹、三敗陳松順
陳松順是華南“棋怪”鐘珍的首徒,鐘珍的棋陰險毒辣是出了名的。當年“華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黃松軒以中炮夾馬、大刀闊斧的攻勢見長,但壹對鐘珍,卻毫無辦法。據說新式象棋開局法中,屏風馬對當頭炮的炮二進壹抵禦攻方過河車的著法,便是鐘珍首創的。陳松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深沈善變,盡得師門心法,而綿密精煉更勝乃師。陳在抗戰期間,走遍湘、桂、黔、滇,未逢敵手,又曾參加穗、港、澳埠際賽,獲個人長勝將軍。解放後,遠遊上海、南京,亦所至告捷。當時楊官璘也正是北征載譽歸來,於是在1953年夏,兩雄相遇,在廣州嶺南文物宮舉行十局大賽,賽程經過,非常緊湊,結果楊官璘勝四負三和三,多勝壹局。1954年與1955年,楊陳又分別在廣州、上海作十局大賽,結果也是楊官璘獲勝。
二、擊敗董文淵與何順安
董文淵飲譽棋壇二十余年,未滿二十歲,即擊敗當時的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震撼棋壇。楊官璘初到香港時,也曾敗給董文淵壹局。但自1952年楊成名之後,楊董先後比賽數十局,都是楊官璘獲勝。1955年在武漢之戰,楊更是大捷,在八局對賽中,董僅勝壹局。何順安是華東壹流高手,成名在董文淵之後,但攻殺淩厲,卻在董上。他在去冬今春,曾先後打敗陳松順、李義庭、朱劍秋等高手,於是在今夏挾戰勝群雄之威,在上海和楊官璘作十局大賽,結果楊五勝五和,又以壓倒之勢大勝。
■七雄之爭 壹人稱霸
壹、七雄奪鼎,保持長勝
廣州是全國象棋高手最多的城市,1955年春嶺南文物宮主辦“七雄奪鼎賽”。七雄乃:楊官璘、陳松順、盧輝、袁天成、覃劍秋、朱德源、陳鴻鈞,都是棋壇上頂尖兒的人物。結果楊官璘雄據擂臺,任由六雄輪流攻打,又保持了不敗的紀錄,奪得銀鼎。
二、戰勝李義庭
李義庭1953年在上海棋壇出現時,年方十六歲,就擊敗朱劍秋、侯玉山,迫和陳松順、董文淵、何順安等名手,當時楊官璘和他對弈四局,也是比對成和。1955年春他到廣州比賽,又擊敗陳松順,聲名更著,有“棋壇慧星”之稱。但最後碰到楊官璘,卻以四和二負見敗。其後幾次公私對弈,也是楊官璘占勝。楊官璘初遇李義庭時,大抵因摸不住對方家數,才被對方戰成平手。其後,楊官璘每戰都采緊密纏打的對殺戰略,李義庭究輸在欠缺經驗,走對攻局就不是楊官璘的對手了。
除掉這幾場重要的戰役外,其他名手如“棋壇總司令”謝俠遜、華東棋壇名宿竇國柱、“中炮大王”林奕仙、湖北名宿羅天揚、揚州三劍客”之壹朱劍秋等,也都先後敗在楊官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