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當程序員是壹種什麽樣的體驗
實際上到了這裏工作,這裏只是金融行業發達,其他行業都相對內地落後。
香港的IT行業比內地要落後十年以上,主要是香港不重視,也無法重視科技的原因導致。香港的人才都往金融,醫生方向擠,而計算機這些資訊科技類專業則是非常少人去考慮的。2000年的時候,香港的互聯網信息走在內地前列,但受困於在自身土壤,不適宜互聯網公司生存。香港租金人工成本也壓制了想萌芽的創業者,所有的各種,導致了香港互聯網建設的技術停留在十多年前。
剛畢業的學生從事IT行業只有10000港幣出頭,工作十年後的也只是30000港幣左右,只有在特別優質的公司才可能達到五萬以上,而這個對比香港的物價水平,則是相形見絀。香港的物價,衣食住行都等於內地人們的三倍左右。我曾租住過在7000港幣壹個月6平方米單間,每天吃著最便宜的連鎖快餐壹天也得100港幣,所以即便是省吃儉用的香港人,如果無法解決租房,壹個月支出輕松過壹萬,生活逼著人民只向往金融行業前進。
香港IT的公司很多也經營的不像IT公司,我當初在幫香港客戶開發其內部使用的系統,發現他們的系統用著都是十多年前的技術,技術的陳舊在內地有些公司較古老的系統也會有,真正有趣的是這裏很多從事IT崗位的人,不懂得寫代碼。對,不會寫代碼。他們的日常工作,是處於維護性質,而這種維護,只是類似於實施的人員,導入數據,進行格式排列變換,再導入另外壹個系統,完成。這樣的工序,養活了很多IT從業者。香港的IT從業者更偏向於管理系統,因為這類工作是偏向於操作使用系統。只需要懂得使用別人開發的軟件,不需要任何編碼能力就可以上崗。這種從業向往趨勢也導致了香港的編碼水平很落後。許多懂得些許技術的人員,都可以成為技術牛人。但這些牛人在香港也不會有太好的地位。因為終究寫代碼的人是香港的底層人民。
在香港從業的人員,不少來自內地的人才,可以見到許多當年的各地高考狀元,我曾於他們***事,他們的智商確實聰明,但在香港的環境下,他們的許多聰明才智,毫無施展之地。最終都是泯然眾人矣。同時由於香港雖是自由開放的國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從業者,但是妳絕大部分同事是香港人。在這裏工作的感覺,就像是在別人的故鄉工作。來自內地人,如果無法將自己學會粵語,學會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將會過的相當壓抑。
只有當壹個地方有著多元文化融合,取長補短,才能創造出新鮮事物。而這些,在香港卻很難發生。香港人民將精力更註重於如何獲取更大的民主,而民主的意思,就是人民當家做主。讓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的放大,就是民主的最高境界。當壹個組織,人人都有話語權的時候,就容易出事情。我去香港沒有多久,就發生了占領中環事件。每天路過那些帳篷的人群。他們能夠將寶貴的創造力放在他們認為的“解放人權”運動中,自然也就無法去讓社會進步。香港的占中,讓外界更為厭煩此地。這對於他們社會的只是百害。
香港的程序員,過去封閉落後的城邦。它的未來之路,需要外部力量去驅使其轉化。而這些,這幾年已經開始。例如支付寶微信的入侵,終究有壹天,內地的互聯網,會完全浸入香港,屆時香港的IT界,才可能有機會蓬勃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