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案問題
近日, 央視《焦點訪談》 欄目向公眾披露了壹起發生在幾年前的間諜案: 某保密單位工作人員黃宇從2002年開始主動向外國諜報機構出賣情報, 直至2011年才被抓獲,其賣密時間之長、 數量之多、 範圍之廣、 涉密之深, 對國家安全造成的危害之大, 令人震驚。
正因如此,“黃宇間諜案” 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安全教育日的第壹堂教育課。 其帶來的教訓值得深思。
保密規章不可逾越。“黃宇間諜案” 的發生, 除了黃宇本身的問題, 單位未嚴格落實保密規章制度、 涉密人員違反保密紀律、 工作人員發現間諜卻不舉報, 也是讓其頻頻得手且潛伏如此之久的重要原因。
每壹次對保密規章的忽視踐踏, 都為黃宇竊取情報提供了“方便”。 因此, 我們應對各類保密規章制度心存敬畏, 要有“間諜就在身邊” 的警惕性, 對任何細枝末節都不能麻痹大意, 以免因小失大。
保密工作是壹個龐大的系 統工程, 縱向看, 需要人防、 技防、 物防多措並舉, 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和科學的監督激勵機制; 橫向看,需要各級、 各單位和所有人***同重視, ***同努力。 因此, 保密大堤容不得壹處蟻穴, 需要齊心***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