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木魚石(Temple Blocks Stone)?
木魚石,又叫木紋石,是壹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因其色、紋、聲酷似和尚誦經敲打的木魚而得名。主產於山東濟南長清區張夏鎮的丁莊村和長灣村,其中以丁莊村產出者為優。木魚石古已有名,主要作為礦物藥用,空腔中有粉末者稱為“禹余糧”(《吳普本草》),有石核者稱“太壹余糧”(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有黃水者為“石中黃子”(葛洪《抱樸子》)等。古代文人墨客亦曾以木魚石為罐為硯,所盛水墨久不變質。此外“還魂石”、“鳳凰蛋”等吉祥消災的俗稱也為木魚石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木魚石系珍稀中藥材,其性甘平無毒,有定六腑、鎮五臟之功效,久服有強力、耐寒、耐暑、不饑、輕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療效。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木魚石形成於火山噴發時,由於黏稠巖漿中含有較多氣體,因而形成了灰白色的空心石頭。其主要礦物成分為褐鐵礦,Fe203的含量為20%~78%不等,其他雜質常為磷酸鹽、矽酸鹽等。另外含有偏矽酸、鍶、鉬、鋰、鋅、硒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壹定的保健和美容作用。
木魚石壹般似雞蛋或碗口大小,大者重達五六十千克,小者如玉米粒,重幾十克;通常呈豆狀,也有鐘乳狀、塊狀等;表面為灰白色、紫紅色、土褐色等;半金屬光澤,新鮮斷面呈介殼狀;摩氏硬度約5.5,密度3.6g/cm3。內部空腔有核或無核,腔內物質呈粉砂狀或卵形,有的為液體,輕觸即可發出聲響,尤其是原石,具有很高的賞玩價值。有詩贊曰:“曾見山有洞,罕聞石中空,雖非珠玉類,可在壹絕中”。
近代木魚石的開發始於20世紀50年代,除藥用外,其中石質細膩者因具光澤和紋理流暢,故用於制作茶具、酒具等保健工藝品(圖2.44)並暢銷國內外;而石質粗糙者,石色暗淡,聲音沈悶,但多有玲瓏之形態,可直接作為觀賞石,也別具風味。有時也將聲音清脆者制成石琴,其音色亦不同凡響。由於木魚石的神奇功效及儲量有限,市面上已出現不少木魚石的仿制品,收藏時應註意辨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