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知識普及:維生素D、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有什麽區別?
治療骨質疏松,大家都知道要補充鈣劑,醫生在開處方時常常是鈣劑加上維生素D、或者阿法骨化醇、或者上骨化三醇,為什麽要這麽用藥呢?維生素D、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它們之間有什麽關系和區別呢?
食物或鈣片中的鈣在人體腸道中被吸收時,必須有壹個幫手——骨化三醇 (學名叫1,25二羥維生素D3,簡稱活性維生素D3),它是由維生素D在體內經過肝臟和腎臟兩次活化後形成的。骨化三醇可以促進腸道大量合成“鈣搬運工”--鈣結合蛋白,鈣結合蛋白可以促進腸細胞對鈣的吸收和轉運;能刺激原有的成骨細胞活性或加速形成新的成骨細胞,從而促使骨的吸收,使血中鈣、磷轉移入骨細胞;促進腎臟近曲小管對鈣和磷的吸收,使血鈣、血磷濃度提高。
維生素D是壹種常見的脂溶性維生素 ,根據其側鏈結構的不同,分為D2、D3、D4、D5、D6和D7等多種形式,在動物營養中真正發揮作用的只有D2和D3兩種形式。維生素D2又名麥角鈣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麥角等含量較多。維生素D3又名膽鈣化醇,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中。
骨化三醇(1,25-二羥維生素D3,簡稱活性維生素D3) 是維生素D在體內,經過這兩次活化後形成的。先經過肝臟轉化成25-羥維生素D3,再經腎臟轉化成1,25-二羥維生素D3(即骨化三醇)。口服後由小腸迅速吸收,不需代謝活化,部分由腎臟降解。
阿法骨化醇(1-羥維生素D3) 是是骨化三醇的類似物,是維生素D在腎臟轉化後形成的產物。口服阿法骨化醇,在肝臟中發生25位羥基化,形成骨化三醇。
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維生素D都能夠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與轉運。由於三者之間的活性不同,在臨床使用補鈣劑時,應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合理選用。
維生素D適用於肝、腎功能都好的人群,例如:兒童、青少年等。
骨化三醇適用於肝、腎功能都差的患者,例如:肝癌、腎衰竭的老年患者。
阿法骨化醇用於腎功能差但肝功能好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