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專業簡介
壹、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專業定位:
本專業是具有厚基礎、寬口徑和跨學科特點的工程科學專業,主要面向現代化社會的控制、管理和信息處理,為工業控制、電力電子、檢測、儀表、計算機應用及信息處理等領域培養具備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並具備壹定的科學研究和組織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應用和控制為主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重,培養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絡技術等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在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運動控制、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運行、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具體要求:
1.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2.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3.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電路理論、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基礎及應用;
4.較好地掌握工業過程控制、檢測技術與自動化儀表、電力電子技術及運動控制、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自動化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5.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研究、開發和設計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壹定的創新意識;
6.具備本專業領域內壹定的科技研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較好的科技寫作、專業知識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二、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選擇性學期,不列入學期排序。
學制:標準學制4年,學習期限3-6年。
三、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170學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專業核心課程
自動化概論、大學物理、工程圖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電機拖動、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理論、過程檢測技術及儀表、計算機控制系統、過程控制系統、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嵌入式微處理器。 壹、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專業定位:
本專業培養21世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發展所需要的能夠在組織機構的信息活動中有效地從事信息搜集、加工組織、檢索、咨詢、開發研究,以及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管理維護和評價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具備組織機構管理所需的廣泛的管理學知識背景,特別應當在信息技術領域經過良好的技能訓練,有從事信息系統開發和應用的實際能力。
具體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體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了解組織機構的基本業務過程,重點掌握組織機構的基本信息活動過程,能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有針對性開展信息活動的規劃、組織、控制與評價,從而構建合理的組織機構信息流。
2.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具有從事信息搜集、加工、組織、檢索、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實施相關的方法、技術和工程技能,具備信息系統開發、應用、維護、管理和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畢業時擁有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或信息系統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師證書。
4.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壹門外國語。
5.具有壹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具備健全的心理素養、審美素養和健康的體魄。
二、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選擇性學期,不列入學期排序中。
學制:標準學制4年,學習期限為3-6年。
三、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170學分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四、專業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計算機科學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應用統計學、數據結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導論、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基礎、生產運作管理、工商企業管理、信息組織、信息檢索、系統分析與設計、管理信息系統。 壹、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專業定位:
本專業辦學的宗旨是面向軟件產業培養高素質工程型軟件實用人才,通過依托軟件行業,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厚基礎、寬專業、素質高、能力強、重德育、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圍繞大型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工程方法、關鍵技術和相關工具展開培養。本專業經過長期的建設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夯實編程技術、數據結構、軟件體系結構、軟件設計開發與測試等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以提升外語能力和國際化辦學為突破口,重點培養企業級軟件、手機移動軟件、遊戲與數字娛樂、信息安全等領域的軟件分析、設計和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通過培養使學生具有紮實的軟件工程知識體系和軟件開發的實踐技術和能力:包括各類軟件設計、開發和實現、測試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軟件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具有在軟件提供商、系統集成商、軟件服務商及企業信息技術部門等工作的相應競爭力,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能夠把握軟件發展的趨勢具有進入新領域的能力,能夠掌握英語和第二外語進行國際化工作。
具體要求:
1.掌握以軟件工程和軟件開發技術為主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基本觀念和工具環境,有堅實的軟件開發和設計能力。
2.具備軟件開發管理和質量保證的基本觀念並具有壹定的相應能力。
3.了解軟件發展動態,能熟練閱讀外文資料。
4.具有良好的思想修養和道德情操,具有健康的體魄。
二、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選擇性學期,不列入學期排序中。
標準學制:標準學制4年,學習期限為3-6年。
“2+2”學制:在西南大學學習2年,迪肯大學學習2年,學習期限3-6年。
三、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170學分,英語雅思成績6.0分及以上或通過日語3級及以上水平。
“2+2”畢業學分:在西南大學前兩年獲得90個學分以上,英語雅思成績6.0分及以上,在迪肯大學完成獲得學士學位所需學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專業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離散數學、計算機科學導論、類庫與算法、系統分析與設計、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軟件工程導論、軟件開發概述、軟件開發基礎、軟件開發實踐、軟件測試等。 壹、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專業定位:
計算機類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和思想品德,在工作能力、文化修養、社會交際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較全面的知識體系、較強的動手能力、較強的適應能力、初步的創新意識的國家建設人才。計算機類既培養具有科學研究能力的學術型人才,也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分類培養通過專業分流和模塊化選修課程加以實現。
培養目標:
培養的學生能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現代通信基礎理論、網絡工程、網絡系統集成與管理和網絡軟件開發等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較全面地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較全面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
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IT服務外包企業對國際化高級軟件人才的需要,在IT服務外包企業從事計算機軟件項目研發;適合到科研部門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工作;在國民經濟有關部門、公司、企業從事與計算機相關的軟硬件開發、管理和維護工作;可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專業培訓工作;可到高、中等學校從事計算機專業教學工作;能從事計算機與網絡通訊硬件、計算機與網絡通信軟件等方面的設計開發,能從事網絡系統的集成和管理工作;能從事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功能設計和內容設計;能夠對網絡營銷、物流配送流程設計、客戶服務等提供技術支持,並能對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
具體要求:
1.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壹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2.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
3.具有較強的研發計算機軟件項目的實踐能力,符合IT服務外包企業對高級國際化軟件人才的需要;
4.具備網絡通信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勝任網絡設備的設計、通信軟件開發;具有網絡系統集成和管理的能力。
5.掌握壹門以上外國語,具有較強的讀、寫、聽、說能力,能利用外語查詢和閱讀相關專業的技術資料;
6.掌握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功能設計和內容設計知識;具有對網絡營銷、物流配送流程設計、客戶服務等提供技術支持、對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產業的發展動態。
二、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選擇性學期,不列入學期排序中。
學制:標準學制4年,學習期限為3~6年。
計算機類學制4年,實行2+2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後在前2年完成計算機類本科生課程結構體系中基礎課程學習,後2年根據人才需求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成績、誌願情況可選擇到本大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服務外包)、網絡工程和電子商務各專業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基礎學習階段(前兩年)按大類培養,采用同壹培養方案,使學生具有較寬的專業基礎知識。在專業學習階段(後兩年),根據學生所選專業,分別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服務外包)、網絡工程和電子商務專業進行培養,使學生具有壹定的特長。
三、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畢業學分:170學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服務外包):
畢業學分:170學分。
網絡工程專業:
畢業學分:170學分。
電子商務專業:
畢業學分:170學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專業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計算機科學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原理、算法分析與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壹、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專業定位:
本大類包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兩個師範專業。
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立足重慶,面向全國;培養21世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所需要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地方社會發展需要,具有“人格健全、素養深厚、基礎紮實、理念先進、技能突出”的信息技術教育學科教師;和能夠在信息化教育領域從事數字化學習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境、系統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工作的教育技術專業人員。
培養目標: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備壹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理論與實踐技能基礎,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
3.具備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4.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信息化教學系統分析、設計、管理、評價的方法和技術;具有教學媒體制作的基本能力;
5.熟練掌握壹門以上外國語,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大學英語能力水平考試;
6.具有壹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具體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備壹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理論與實踐技能基礎,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
3.具備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4.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信息化教學系統分析、設計、管理、評價的方法和技術;具有教學媒體制作的基本能力;
5.熟練掌握壹門以上外國語,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大學英語能力水平考試;
6.具有壹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具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二、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選擇性學期,不列入學期排序中。
學制:標準學制四年,學習期限3-6年。
三、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170學分
授予學位:理(工)學學士
四、專業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電子技術基礎、信息化教育概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心理發展與教育、數據庫系統原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教育學、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現代遠程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