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人口越來越老齡化,該怎樣破解當今農業所面臨的困局?
民政部在發布會上介紹,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2018年約為2.49億),占總人口的18.1%。明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進入中度老齡化時代之後,會迎來哪些挑戰?壹直以來,我國龐大的勞動力人口構成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使得我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發展。而壹旦老齡化問題加劇,我國勞動力人口銳減,勢必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而在農業領域,這壹阻礙尤為嚴重。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50後種不動地,60後種不好地,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可以說是當前農村勞動力的概況。雖然有些誇張,但農村人口空心化越來越嚴重是實實在在的問題。研究顯示,世界各國農業就業人口呈下降趨勢,而中國最為明顯,當前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為55歲。試想,十幾、二十幾年後,這代勞動力老去,那麽誰來種地?
農業生產托管: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年輕人不願種地,那就把種地托管給專業種地的組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情況下,將耕、種、防、收等部分和全部作業環節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為便於行業管理,這種方式統稱為農業生產托管。發展生產托管對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引領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強調要加快發展生產托管服務,不斷提升生產托管對小農戶的覆蓋面;今年中央壹號文件強調通過托管服務等方式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據統計,2019年全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超過15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8.6億畝次,托管服務組織達44萬個,服務小農戶6000多萬戶,有力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
智慧機器換人:無人農場徹底解放勞動力
在勞動力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我國農業保持穩定發展,機械化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三大主糧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是,農業的不同產業間、不同區域間機械化發展還很不平衡:果菜茶等作物的機械化率不到40%,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等機械化率只有30%至35%,丘陵山區和平原地區差距巨大。相比主要農作物生產,果菜茶、畜牧業設施農業和丘陵山區等領域恰恰是需要更多勞動力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名譽理事長羅錫文表示,以政府扶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為特征的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今後要瞄準設施農業、丘陵山區和畜牧業三大領域短板,推動農業機械化由種植業向畜牧業、設施農業延伸,從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擴展。
無人農場方面,羅錫文團隊從2004年就開展了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了導航定位、路徑跟蹤、電液轉向、電機轉向、速度線控、機具操控、自動避障、主從導航、車載終端和系統集成十大關鍵技術,先後研制出無人駕駛旋耕機、無人駕駛播種機、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駕駛高地隙寬幅噴霧機和無人駕駛收獲機等農機設備。羅院士表示,“無人農場自主作業技術將作業人員從繁重的駕駛操作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和作業效率。”
基於我國國情,目前無人農場還不適合在全國範圍推廣。羅院士認為,無人農場大範圍推廣有兩個先決條件:壹是基礎設施要好,農田的水網、路網、電網、通訊信號等都要滿足壹定的條件;二是田地規模要夠大,要把面積小、零散分布的土地有效整合,實現“短變長”“彎變直”“窄變寬”。現階段應該還是以試驗效果、為農民提供示範為主,之後根據不同的生產環節再逐步推廣。
結語:十幾、幾十年後誰來種地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農機裝備,同時,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必不可少,當下農村的“壹畝三分地”情況下,“無人化”是實現不了。眼下農村勞動力越來越缺乏,妳願意回歸農田,體驗種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