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住宅建築設計的趨勢和誤區?

住宅建築設計的趨勢和誤區?

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房地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住宅生產方式的變革已經被提到空前的高度,隨著住宅消費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無論是小區的規劃,住宅樓的外觀設計還是內部格局,都呈現出新的設計趨勢;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壹些忽視專業原則,對市場設計熱點盲從跟風的現象,這些失敗的樓盤,不僅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給社會帶來了持續的壓力,我們在設計中壹定要避免這些“時尚”的陷阱。

外立面上已少見曾流行壹時的繁瑣的歐式符號,取而代之的是簡潔明快的裝飾色塊及裝飾構件。窗的開面愈見增大,而大且低的窗臺設計,則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全玻璃陽臺代替了傳統的水泥陽臺,布滿了時代氣息。壹些新盤註重想象空間的再創造:圓弧、鏤空、轉角、嫁接等手法的應用,使藝術與生活緊密結合。

室內布局註重實用

室內布局以房型方正、舒適、私密為前提。儲藏室、步入式更衣室被普遍引進普通住宅;有的住宅已開始向立體分割方向發展,利用空間設計的不同高差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區域,大大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有的復式房型,可同時享有壹個2.4米高的夾層,即買二層得三層,夾層可用作工作室、視聽室等。客廳的挑高為4.8米,有空中別墅的感覺,既豪華又實惠。而頂層復式房型,在層高2.5-3.0米閣樓上開設斜天窗,既創造了豐富的天際線,又保證通風、采光,增添浪漫的氣氛,讓居住者有壹個想象和發揮的空間。

橫廳設計開始替代直廳

以往壹般的住宅樓多為南北直廳布置。現在開始出現客廳和餐廳或書房均在南面的橫廳設計,甚至出現了寬達6-8米的大面積落地玻璃窗,日照、通風空前良好、視覺感受非比平常。

綠化率開始具體化

前幾年樓盤比拼的是綠化率,它是個數字概念,似乎是越大越好,結果出現空洞無物的大草坪。實際上,這只能稱之為綠地率,沒有美化環境。現在壹些小區開始註重園區的樹木栽培,並結合整體園林景觀設計,綠化區域更加具體,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準壹梯壹戶

清靜、私密的壹梯壹戶是居住者所向往的。如今設計已開始向此目標靠攏。有些壹梯二戶的小高層中安裝東、西兩邊都能開門的電梯,形成壹梯壹戶的感覺。

在傳統兵營式住區裏,山墻林立,確實破壞整體景觀。通過加大端單元進深,在山墻上增加開窗,放大端單元來加以解決。在行列式布局中,這種做法很好地解決了圍合問題。而且端單元放大後,對朝向城市街道的壹側,也有利於保證城市景觀。

電梯大堂賓館化

樓宇入口的電梯廳設計開始向酒店大堂靠攏,除了藝術掛畫、吊燈、壁燈,還專設洽談、休息區,讓住戶擁有酒店式的享受。

***享空間逐漸增多

現階段的住宅區在擁有集中綠化、園林、庭院、會所、架空層外,開始出現空中庭院,即每幾層設置壹個***享空間。在開敞的空間內,植物、花卉相得益彰,園林燈、休閑椅點綴其間,使居住在高層裏的住戶不出樓門即可直接感受室外的自然景觀和鄰裏相親的人情味,且使人忘卻了身在高樓,滿足了親地感。

主題景觀代替普通園林

如奧林匹克花園是將體育產業與房地產業有機嫁接的良好典範,其小區中的園林設計別具壹格,雕塑、景觀、綠化布局等處處體現運動主題,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

生態性

從整體上規劃建立生態系統,力求達到科學、合理,有自然條件的山坡、河流盡量借用。從設計順序上先設計環境後設計建築,做到建築、景觀、環境三者和諧統壹。

前瞻性

即住宅的時間價值。所謂“T—建築”,指的是能與時間對抗、具有較長時間價值的建築。回顧很多當年熱銷壹時的聞名項目現在作為二手房,價格只能以當年的1/2至2/3計算。壹方面是層出不窮的新項目帶來競爭壓力所致;另壹方面也是由於建築年代久,產品設計缺乏前瞻性,在戶型格局和外觀設計等多個方面都已無法滿足現階段購房者對居住舒適的需要。好的建築不僅僅應該滿足客戶現時的居住需要,更應該充分考慮到十年後、二十年後的使用功能以及屆時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價值。

誤區

隨著綠色消費和生態等新觀念進入我國,不少房地產開發商順應潮流,紛紛打出了生態牌,市場上出現了健康住宅、綠色住宅、水景住宅、生態住宅等等。所謂生態住宅有其三大主題:保護資源,減少汙染,創造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與四周環境、生態相結合。建造綠色住宅,應科學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周邊自然條件,如地形地貌、樹林植被、湖泊河流等,保護居住區對大自然的親和性,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自然生態原則。然而在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生態住宅的內涵,以及開發建設適合國情和當地情況的綠色住宅方面,我們亟待走出以下誤區。

誤區之壹:認為占地大,容積率低才能建設綠色住宅。片面追求住宅區大規模、低容積率,綠化空地大,樓宇間距寬,忽視了綠色住宅區節約資源和能源的要求。我國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土地資源比較貧乏,人均耕地面積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只有用好每壹寸土地,才能可持續發展。對用地多、容積率低的豪華別墅區,政府不應提倡而要嚴格控制。

誤區之二:建綠色生態住宅區,就是建高檔豪華住宅小區。建設綠色住宅,不僅服務於少數高收入者,而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營造壹個自然、環保、健康的居住環境,既面向中高等收入居民,又面向廣大低收入階層。政府提倡建設的經濟適用房,也要按自然、環保、健康的要求來開發建設,也要達到綠色住宅區生態平衡的要求。

誤區之三:認為洋建築就是綠色的、生態的。不少新開發的住宅崇尚歐式、澳式風格,並將此作為樓盤的賣點,生搬硬套,而不考慮當地的實情,結果建起來後只好看不好住,造成了新的浪費。只有把國外好的東西與我國優秀的建築文化傳統結合起來,才可以推出既有個性特色,又貼近置業者需求的有利於增進居民身心健康的綠色住宅。

誤區之四:認為綠色生態住宅就是多種花草、樹木的綠色園林式住宅。這比過去只管建房,不顧環境的做法是壹大進步。但綠色住宅除了自然景觀,還有環境保護,實行防汙、排汙、治汙,包括使用無毒害、無汙染、節能的建築材料。假如有些材料本身就不達標,又怎麽能談到綠色生態上呢?

誤區之五:綠色住宅只能到空氣比較清新、生態環境良好的新城區或城市郊區開發建設。其結果是:在這些規劃相對滯後和基礎設施不夠配套的地區,湧現壹個個規模大、封閉式、小而全的新住宅,形成了發展商因建大住宅而辦起了小社會的現象。這樣忽視城區的改造和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必然使整個城市自然生態發展更不均衡,更違反了綠色住宅的要求。

誤區之六:“大眼睛”式布局。有的規劃手法,其創新精神應該肯定,通過弧形樓體,確實可以改善景觀,形成圍合,增強均好性,但這不是解決景觀問題的唯壹方案,這種做法勢必也會帶來兩個難以解決的死結:第壹,為保證日照間距,需要犧牲壹定容積率;其次,在套內會出現不規則空間。同樣,也不能因為傳統兵營式布局的呆板、單調就徹底否定行列式排列手法。在重慶這樣壹個多丘陵窪地的城市,采取行列式還是“大眼睛”式布局,顯然還是壹個須深究的問題。

誤區之七:住宅貴族化。經濟適用房大戶型的住宅設計越來越多,壹居室八九十平方米,二居室120平方米左右。這種趨勢不符合我國城鎮普通居民的實際消費水平。從實用性的角度看,也有浪費之嫌。這種現象的產生,實際上是開發商市場定位不是服務於普通市民。

誤區之八:綠地公園化。當前的住宅小區往往把綠地部分用中心公園的形式加以體現。這種方式實際上忽略了居住者“苔痕上街綠,草色入簾青”的自然化追求。

誤區之九:鋪地廣場化。住宅小區大多註重為業主提供壹個相對寬大的戶外公***活動空間,但體現的方式如同綠地設計壹樣,過於簡單化、單壹化。

誤區之十:小品城市化。廣場的配置設施如噴泉、雕塑、亭臺樓閣等,與小區整體環境不和諧。感覺是飛來之物,沒有近人感。

誤區之十壹:道路隨意化。這從本質上說是壹個城市設計的問題。隨著同壹地段多個小區迅速出現,道路交通問題也隨之而來。住宅小區往往自成體系,其內部道路的設計也往往單純追求視覺美感而表現出隨意性。這種道路自由化不僅會導致小區內交通不便,還會因為小區與小區之間缺乏統壹性、協調性,而造成城市大範圍的交通不暢。

誤區之十二:配套商業化。住宅小區配套設施中包含有學校、幼兒園、老年人活動站壹類的公益性場所,由於開發商以收回成本和贏利為目的,因而導致此類公益性設施商業化,無形中給業主加重了負擔。

誤區之十三:風格炒作化。住宅小區炒作概念風氣比較重,壹會兒SOHO,壹會兒又是各種HOUSE,把國外的壹些設計模式照搬過來,壹味模擬而缺少創新,失去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建築特色。

終上所述,創新,是我們設計保持活力的源泉,每壹個革新的點都可能成為時代的潮流,變成時尚的代名詞;但同時,我們切記不能被開發商牽著鼻子走,更不能只是抄壹些表面的手法,玩弄壹些不切實際的概念。只有深入研究住宅的內在本質和發展方向,把握市場的脈搏,我們才能作出真正滿足置業者需求、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住宅。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