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
“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
“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自去年至今,已有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出通知稱,對不符合規範的“睡眠賬戶”以及同壹客戶名下的“超量賬戶”進行清理。“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
“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1從規模戰到精耕細作,壹場針對“睡眠”信用卡的整頓工作正在開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註意到,近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已經發布公告,旨在調整客戶在該行持有信用卡卡片的數量上限。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壹段時間內,預計各銀行可能會加大對“睡眠卡”的清理力度或提升“睡眠卡”的活躍度。
在2021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曾發布《關於進壹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其中要求,銀行不得直接或間接以發卡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市場排名等作為單壹或主要考核指標。
資深信用卡研究專家董崢談到,在精耕細作的時代,銀行面對的是喜好愈加細分的“窄眾化”市場,拓客可能會增加銀行的成本,這就更需要銀行精準對接高頻、高活客戶,增強產品回報率。
清理“睡眠卡”
日前,郵儲銀行發布公告稱,為更好保障客戶用卡安全,擬自2022年2月16日起對信用卡的持有數量做如下調整:同壹客戶在該行持有的信用卡有效卡片數量上限為5張(含5張),如已達上限數量,將無法成功申請新卡,客戶可通過銷卡的方式,將名下有效卡片數量降至5張以下(不含5張),再次嘗試申請。
郵儲銀行並非第壹家限制同壹客戶在自家銀行持有信用卡卡片數的銀行。
“在同壹銀行持有信用卡數量過多,不僅會增加銀行管理過程中的冗余,還有可能帶來潛在的欺詐和信用風險。”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曄林告訴記者,從銀行層面看,為追求發卡量而向客戶發行多張信用卡或借貸合壹卡,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產生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還可能給龐大的銀行後臺管理系統增加算力負擔;過多的卡片數量增加了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潛在的信用卡欺詐風險增大;此外,信用卡資金流向不當領域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
“過去,銀行在設計信用卡產品時,經常出現‘拍腦袋’的情況。看重粉絲效應,結合壹些熱點IP發聯名卡是壹個好的選擇,但並不是所有熱點和主題都能去追逐。”董崢認為,在設計產品時,有的銀行進行“想當然”的創新,有時並不符合客戶的實際需求,對不具備消費時間和能力的客戶發行主題卡,因此出現了粗放發卡的情況。
針對部分銀行盲目追求規模效應和市場份額,濫發卡、重復發卡情況突出,導致無序競爭、資源浪費等問題,《通知》中要求連續18個月以上無客戶主動交易且當前透支余額、溢繳款為零的長期睡眠信用卡數量占本機構總發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20%,超過該比例的銀行不得新增發卡。
在答記者問中,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動態調降長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標準,不斷督促行業將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
“事實上,精耕細作的概念,在銀行內部已經提了很多年了。”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訴記者,過去消費市場空白多、部分領域監管較為薄弱,疊加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銀行展業特點等因素,使得銀行更註重擴張規模,對深度挖掘、產品的業務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不太註重。如今,消費者對信用產品需求增加的同時,對服務水平的要求提高,粗放經營理念下高增長難以為繼,信用卡行業必將轉入高質量發展賽道。
“另外,近年來,為了搶占龐大的個人信用消費市場,銀行追求發卡規模。粗放發展導致信用卡規模後繼增長乏力、資產質量下滑。”李曄林指出,據測算,2021年全國在用發卡量增速相對2017年下降超過20個百分點,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或超受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末水平。
“從消費者層面看,在信用卡業務缺乏長效監管機制的情況下,重復發卡、過度授信等行業亂象可能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甚至損害個人信用,亟須監管糾偏。根據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統計,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所接收的銀行業消費投訴反映的問題50%以上集中在信用卡業務。涉信用卡業務投訴量攀升壹方面反映出消費者個人信用意識增強,另壹方面反映出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有失規範。”李曄林說。
精準拓客“窄眾化”市場
“過去,銀行喜歡‘壘大戶’,壹個大客戶對於有些銀行甚至可以‘吃上’壹兩年。”上述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談道,“現在不僅要在合規的前提下,保證風險管理,更要滿足客戶提出的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升級客戶體驗和消費者權益保護。”
李曄林也指出,當前銀行業普遍將零售業務作為應對市場競爭、轉變傳統經營模式的發力點,信用卡業務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下壹步將繼續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屬性,追求精細化高質量發展。
李曄林認為,下壹步,銀行要不斷提升業務規範度,扭轉發卡過多、授信過度的發展模式,從銀行、客戶、社會信用管理體系三者的角度出發,建立科學長效合規的發展戰略和內部考核制度;提升信用卡息費透明度,在彌合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基礎上推動息費合理下降;與銀行整體零售線條加強互動,提升消費場景豐富度和客戶活躍度;適當設置業務冷靜期,防止過度消費,提升交易健康度和消費者滿意度。
某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訴記者,到了精耕細作時代,銀行需要從客戶獲取、客戶經營、中臺建設等多方面進行突破。“在客戶獲取方面,要加強年輕優質客群、高凈值客群、商旅客群的分群獲客,加強場景化獲客,多渠道協同;在客戶經營方面,要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流程再造,客戶、場景、數據與服務閉環經營;以中臺建設為核心的精細化經營方面,要加強數據驅動、場景經營,構建數字化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為進壹步提升精細化經營程度及決策效率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尤其是年輕客群的喜好越來越細分,每個興趣對應的細分人群也會被分配得越來越少,未來信用卡拓客面對的將是‘窄眾化’市場。”董崢談道,“‘窄眾化’市場的拓展或會增加銀行的成本,但‘通吃’就意味著什麽都吃不到。在‘窄眾化’市場中,銀行的產品必須帶來高回報,這就需要保證客戶的高頻、高活特性。
“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2近期妳是否遇到買東西無法付款,轉賬時顯示銀行卡狀態異常?如果有,妳的銀行卡可能被列入清理範圍。8日,記者采訪獲悉,工商銀行發公告稱,將對長期不動等個人銀行賬戶逐步實施賬戶功能調整。以往,賬戶余額為零可能會被歸於睡眠賬戶,而此次清理則規定賬戶余額低於10元也將有可能被納入睡眠賬戶。自去年至今,已有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出通知稱,對不符合規範的“睡眠賬戶”以及同壹客戶名下的“超量賬戶”進行清理。
工商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10日,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客戶主動交易,活期賬戶余額低於10元,未簽訂信用卡、個人貸款還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協議的賬戶被納入工商銀行此次排查清理範圍。
另外,個人開立多個結算賬戶,滿足同壹客戶名下持有4個以上Ⅰ類個人結算賬戶,且未在工商銀行營業網點對使用多個賬戶的情況進行合理性說明的,其賬戶功能調整為只收不付。如果用戶的賬戶在“長期不動”銀行賬戶排查範圍內,且希望繼續使用,需在2022年1月10日前完成壹筆主動動賬交易,即視為激活賬戶。逾期未激活的賬戶,將對其賬戶功能調整為只收不付。
交通銀行對“長期不動”個人銀行賬戶的界定與工商銀行接近。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動賬交易,賬戶余額為10元(含)及以下,且未簽訂信用卡、個人貸款還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協議的個人銀行賬戶,將被暫停包括轉賬、取款、消費、網上支付等主動出賬交易。
自去年起已有多家銀行發布清理睡眠賬戶公告,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也發布清理存量賬戶的公告,其清理範圍包括“壹人多賬戶”和“長期不動戶”等。近日鞍山農商銀行、海城農商銀行、岫巖農商銀行、臺安農信社等金融機構按照遼寧省農村信用社工作部署,啟動了壹人多個Ⅰ類戶清理工作。
如果持卡人結算賬戶被限制交易,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銀行卡(折)至銀行任意網點進行合理性說明、降級及銷戶處理。據了解,清理異常賬戶能夠提升賬戶資源效率,便於銀行更精細化管理,防範詐騙風險。對個人用戶來說,也可以預防被電信欺詐,保障資金安全。
“睡眠卡”清理力度將加大3近日,中國工商銀行發布了關於開展“長期不動”“壹人多戶”等個人銀行賬戶排查工作的通告。銀行卡現已成為人手必備的重要物品,不少人甚至在不同銀行開立了多張銀行卡。記者了解到,為方便持卡人查詢自己長期未使用的銀行卡並及時銷戶,銀聯聯合商業銀行依托銀行業統壹App雲閃付開通了“壹鍵查卡”服務,今年年內有望在廣州地區推出。
銀行持續開展“睡眠卡”清理
根據通告,工行將持續開展“長期不動”“壹人多戶”等個人銀行賬戶(借記卡和活期存折)的排查工作。其中,排查範圍為個人長期不動的銀行賬戶,截至2022年1月10日,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客戶主動交易,活期賬戶余額低於10元,未簽訂信用卡、個人貸款還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協議的賬戶,其賬戶功能調整為只收不付。
據悉,個人開立多個結算賬戶,同壹客戶名下持有4個以上Ⅰ類個人結算賬戶,且未在工行營業網點對使用多個賬戶的情況進行合理性說明,其賬戶功能同樣調整為只收不付。工行表示,電信欺詐高風險地區可視“斷卡行動”需要,對排查範圍進行調整,並根據當地監管要求,通過營業網點等渠道進行公告。排查時間將於2022年1月11日起,按照上述排查範圍逐步實施賬戶功能調整。
為保證所持賬戶免受影響,如客戶的賬戶在“長期不動”銀行賬戶排查範圍內,且希望繼續使用,應該於2022年1月10日前完成壹筆動賬交易(包括存取款、匯入匯出、轉賬、消費、繳費等主動動賬交易,不包括結息、查詢、司法凍結、司法扣劃等非客戶主動發起的動賬交易,下同)即視為激活賬戶。逾期未激活的賬戶,依據通告內容,工行將對其賬戶功能調整為只收不付。客戶可登錄手機銀行(“賬戶/我的賬戶--更多--解除限制”)或在全國任意營業網點內的智能終端、櫃臺核驗身份無誤後為賬戶辦理功能解控。
除了工商銀行外,記者了解到,中國銀行也於2021年12月底發布公告稱,將對近三年(含)無交易,余額小於等於10元(人民幣)的賬戶,以及同壹個客戶開立多個結算賬戶,即名下持有的4個(不含)以上Ⅰ類賬戶,開展排查,並按監管規定對上述賬戶暫停金融服務。
銀聯雲閃付App可“壹鍵查卡”
銀行卡現已成為人手必備的重要物品,不少人甚至在不同銀行開立了多張銀行卡。很多持卡人都有這樣的困惑,自己名下到底開過多少張銀行卡?都在哪些銀行開立的?
為便於社會公眾直接掌握個人名下銀行卡信息,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依托銀行業統壹App雲閃付開通“壹鍵查卡”服務,支持持卡人查詢自己在多家銀行名下銀行卡開立及使用狀況等信息,方便持卡人查詢自己長期未使用的銀行卡並及時銷戶,防止個人銀行卡被不法分子用於電信網絡詐騙或者跨境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
自2021年12月20日起,雲閃付App“壹鍵查卡”功能率先向上海、雲南地區用戶開放試用。首批參與雲閃付“壹鍵查卡”試點的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14家商業銀行。隨著試點逐步完善、推廣,後續將有更多商業銀行加入。
據悉,用戶可通過“壹鍵查卡”服務查詢名下各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數量、銀行名稱、借貸記屬性、卡號的前4位後4位等信息。目前,雲閃付APP“壹鍵查卡”服務運行良好,截至2021年12月29日,已累計成功生成11萬份銀行卡查詢報告。申請成功後,雲閃付App將根據各商業銀行反饋結果在24小時內生成查詢報告。報告生成後,將發送手機短信提醒用戶查看。用戶通過雲閃付App查詢頁面,查看名下所持有的銀行卡片。
據悉,“壹鍵查卡”功能有望於今年在廣州地區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