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的歌:獻給2008簡介及詳細資料
?郎朗和他的父母直面曾經的痛苦與歡樂,在真實的影像背後,還原了郎朗從童年、少年、青年的學琴之路,刻畫了他在艱苦環境下追求音樂夢想的精神力量和巨大付出。郎朗更通過自己的琴聲,向中國的自然山川與人文歷史致敬,在長城、黃河、在天壇、太行山、在故宮、黃浦江邊,郎朗演繹了中外古典鋼琴名曲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郎朗 郎朗 —— 郎國任 郎國任郎朗的父親
周秀蘭 周秀蘭郎朗的母親
職員表 出品人 劉長樂 制作人 劉長樂(總策劃)、何大光(總制片)、郎朗(制作人)、王紀言(策劃)、李寧(策劃)、唐健(制片人) 監制 王紀言(總監制 )、劉春、李寧 導演 傅勇 編劇 付勇、王佐 攝影 李建明(攝影指導)、許紅軍、王毅 總顧問 郎國任、周秀蘭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
音樂原聲 備註 圖片曲目名稱:《愛之夢》
類型:鋼琴曲
演奏者:郎朗
演奏地點:天壇
曲目名稱:《藍色狂想曲》
類型:鋼琴曲
演奏者:郎朗
演奏地點:金山嶺長城
曲目名稱:《黃河》
類型:鋼琴曲
演奏者:郎朗
演奏地點:壺口瀑布演奏
曲目名稱:《戈雅之畫》
類型:鋼琴曲
演奏者:郎朗
演奏地點: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精彩花絮 該片不僅是鳳凰衛視的電影處女作,也是郎朗首次觸電的作品 。 在轉場拍攝時,重達480多公斤、價值150多萬元人民幣的鋼琴,除了沈,還怕熱、怕冷、怕潮、怕碰,運到拍攝點全靠人力扛,經常需要幾十個精壯的漢子,喊著號子耗時壹天,才能運上去,甚至還發生過扛到半途,工人撂挑子,要求加工錢的小插曲 。 郎朗為了追求畫面唯美,導演要求他必須在太陽升起之前就坐在琴凳上準備好,他經常是下了飛機,覺也顧不上睡,淩晨三四點就趕到現場,等著太陽出來 。 影片中還原了郎朗在全球10多個城市演出的情景,為了收集演出資料,鳳凰衛視調動了在世界各地的分部機構力量 。 劇組工作人員都是連夜把機器架好,準備早上的拍攝,他們幾乎每天晚上都不睡覺 。 影片制作創作背景
為了在全世界展示弘揚中華文化,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盛會,經國務院新聞辦批準並列入奧運外宣計畫,香港鳳凰衛視籌劃拍攝了音樂電影藝術片《郎朗的歌:獻給2008》 。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劉長樂在壹次聽到郎朗的琴聲後整個人都被震住了,希望能為鋼琴事業和中國文化做點事情。於是就有了把這壹切搬上銀幕的念頭,讓更多普通觀眾也能在電影院中感受這份震撼 。郎朗答應鳳凰衛視拍攝該紀錄片是因為他在國外很多年,看到外國人其實沒有真正了解中國文化,2008年世界的焦點在中國,這部電影又把中國文化和山水結合在壹起,能起到很好的介紹中國文化的作用,所以他想作為壹個中國人為祖國盡的壹點微薄之力 。
除了郎朗的琴藝展現,影片還希望承載更多的內涵,通過郎朗將中國深厚的文化宣揚給世界,同時也成為奧運會期間宣傳中國、宣傳北京的壹個獨特方式。因此,電影在選擇郎朗鋼琴演奏背景時將中國的元素巧妙地融合了進去,先後到故宮、天壇、古觀象臺、金山嶺長城、太行山、黃河壺口瀑布、上海外灘等地選取了外景進行拍攝 。而為了讓觀眾看到郎朗最真實的生活狀態,還收錄了他在全球各地演出的臺前幕後花絮 。
2006年10月,影片在故宮開機,近兩年的時間裏,劇組跟著郎朗跑了10多處外景,拍攝素材達8000多分鐘 。該片的拍攝制作由鳳凰衛視拍攝奧運口號"同壹世界,同壹夢想"宣傳片的策劃制作團隊承擔,並邀請音樂影視制作人聯袂策劃制作 。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具體獎項 獲獎者 提名/獲獎 2009年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最佳紀錄片獎 《郎朗的歌:獻給2008》 獲獎 影片評價《郎朗的歌:獻給2008》最大的亮點是郎朗在天壇、故宮、古觀象臺、長城烽火臺、太行山、黃河壺口瀑布等地演繹中外古典鋼琴名曲,唯美的畫面與郎朗奏出的琴音相結合,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享受 (《京華時報》評)。
該片是壹部綜合型的音樂藝術電影,用影像的方式贊美中華文化,表現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情懷,同時也是郎朗以自己音樂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致敬 (鳳凰網評)。影片不僅僅是對郎朗成長經歷的壹個簡單敘述,更試圖通過郎朗的案例討論更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大連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