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梁小鈞的名家評論-梁小鈞

梁小鈞的名家評論-梁小鈞

“深入經典”時沒有“亦步亦趨”地將臨摹作為目的,而是將原帖放大幾倍甚至幾十倍臨習,氣勢開張,動人心魄。他將原帖中大量的重要信息攝取出來,並根據自己的重新理解,極性情地表現這些元素,實現了對古人的超越。——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史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梁小鈞是壹位頗有闖勁的青年書家。他對魏碑、狂草等書風情有獨鐘。魏碑形式頗具新意,狂草則氣象開闊激情飛揚。我壹直認為,書法家首先要有探索的勇氣,要甩得開(觀念與筆墨),把個人的情感表達出來,然後隨著學習的深入慢慢地收斂,使書寫的作品成為壹種有意味的形式。倘若墨守成規,壹點壹畫不敢越雷池壹步,最後最多成為壹個書匠。因為藝術家不僅僅要懂得修行,更要懂得突破。小鈞可以說是當代有為青年書法人的榜樣,祝願他壹步步走向成熟。——白砥(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書協副主席)

小鈞雖然很年輕,卻是我的壹個老朋友。壹個有著十幾年交往的壹個忘年交。每壹次見到他或者觸及到他,都帶給我不小的驚喜。他愈來愈顯露出非同凡響的才華。光有才華還不算,小鈞在才華的背後是他對書法的摯愛,他的勤勉,他為人為藝的坦率和真誠,他在創作上的勇氣和膽魄,這些可貴的素質萃於壹身,在這短短十幾年的歷程中,有如此穎異的表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人的根性,利鈍本來不齊,有些人學書要二十年,有些人要三十年,有些人也許壹輩子仍然徘徊在門徑之外!小鈞對於書法的悟性顯然是屬於那種少有的上善的根器。小鈞才高年富,中國書法的光明前景真正要指望他們這輩人了,我將拭老目以待之。——劉彥湖(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梁小鈞之所以能讓人過目不忘,壹是他身單體薄,卻神完氣足,善作大幅巨制;二是他齡輕年少,卻眼高手勤,博涉五體經典;三是他科班出身卻化古出新,尋求時代新法。他的創作實踐,是對世易時移後書法藝術現狀的正確反應。他如此年輕就具備強烈的創變意識和膽氣,作品中充溢著旺盛生機和活力,假以時日,其大功告成是可以期待的。——劉洪彪(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秘書長)

小鈞的臨摹很高明,他不僅註意了“技術”,更重要的是他更註意了技術之外的壹切。有的達到遺形取神的高度,有自己的面貌而不沖淡古人,有傳統而不忘卻自家,此書家難能亦復可貴之事。 小鈞的創作我以為大草最佳,我看得愛不釋手,他能恰當處理險絕與平正的矛盾關系。現 在有些人把險絕處理成險怪,或者讓人感到故作姿態難受得要命。不能帶給人以享受,專門讓人“難受”,壹字之差謬之千裏。——孫其峰(天津美術學院原副院長、教授,著名書畫大家)

行草書作為帖學的核心,寫大字不容易,鈞君以學院派的功力、以年輕人的豪情與審美創作巨幅大草,當屬新帖學之精英。小鈞君將細小晉字揮寫成榜書,字形嚴整文雅且線條流暢而蒼茫,更有價值的是顯現出帖學的輕盈與流美,真正展示了他的才華功力與時代審美之素養。——張旭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

小鈞我應該算是比較了解的,所以我覺得他其實沒什麽,就是能折騰而已。

他的才華真的不算高,但敢想;他想得不是很高深,但敢幹。他幹的活也不見得很精細,但很專註、很執著。說白了,他不過就是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折騰的人。

折騰是個動詞,往往指稱那些結果尚未進行評估的行為過程,這壹過程的具體表現,就是把自己弄得很亢奮很忙亂,把觀者弄得很激動很癢癢。.....小鈞的當下,正是這樣壹種狀態。拿書法來折騰,有點像沒事找事,好端端的壹件物什,他非要折騰成那樣;本來沒有的東西,楞是讓他給整出不知什麽玩意出來。反正三天兩頭的,他準有壹出新戲。.....

人群中,只看到他在跑,所以不時地會讓人矚目。但後面沒狼前方也沒看到落鈔票,因此也沒多少人去在乎他在急什麽。

急什麽呢?

我也不知道,但每次看著他朝氣蓬勃、大汗淋漓的樣子,我總是喘著、並嫉妒恨地對人說:年輕真好。

——張羽翔(博士、中國書法院副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者註:張羽翔老師是我的重要啟蒙恩師,感謝張老師壹直以來對我良苦用心的教誨。)

無外樓,劍磨十載,成在壹心。“烈日”草營,八方同修,書林不勝之景也。其以天縱之資遊藝,從無字句處解禪。循規而自成矩,反道卻悟正途。永樂公曰:唯豁然心胸者,能極致身手也。六十秒書十壹米,西湖半硯; 而立年建立命功,北流壹梁。功成因命遠不朽在無名。

無外者,大內之謂也; 大內者,能容之極也。包荒諸玄,謂之妙也。

張廣雅懷,庶幾淡之。咦,吾誰與歸?所謂“大丈夫能本色,真名士自風流”,心無掛礙故也。

然,電閃聞雷,非九霄常態;花開見佛,乃千古恒心。心若如水,其善自足;善之善者,豈可方物?此則無外樓大草之余味。

樓主梁小鈞,青年老成,未來宗師也。

——張培元(華學會會長、漢字書法研究會創會主席、香港書譜學院院長、書譜社社長)

小鈞幾乎每天都在與古代經典法帖對話,始終不離開經典,就如同畫家長期堅持寫生壹樣。難能可貴的是,在恪守法度的同時小鈞又非常強調自由表現自我,這就如同壹把刀刃的兩個面,缺壹不可。專業出身的小鈞,所表現出的基本姿態,筆下有廣闊的心胸氣度,又懷有敬畏傳統之心,這種創作理念,對當代書法是具有示範性意義的。——汪永江(浙江省書協主席團成員、創作委員會主任,浙江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

我非常贊賞小鈞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他執著於書法創作與創作的研究,直至沈湎於骨,書家中少見!

——陳大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書法走到這個時代它應該怎麽往前走——這樣的命題壹般書法家他不關心的,壹般書法家關心的是字寫得好就行了,這個書法怎麽往前走不關我的事。但是對於院校出來的人他就有這個意識,就有這個使命感。實際上,中國美院的很多人才都有很好的積累,都有非常強的科研和探索的意識,這是壹種引領創作的風氣。梁小鈞便是這樣的壹位頗具科研意識和探索精神的青年書家。他在美院從本科到碩士,經過嚴格的科班訓練,又以在創作上的才情勃發,在書法創作與臨摹方面,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在中國美院書法系的科班人才中,是壹位引人註目的佼佼者。——陳振濂(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市人大副主任、浙江省文聯副主席)

我最喜歡小鈞的大字草書。他以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經典進行了壹種全新的演繹。作品透露出的陌生感,壹定不會讓觀眾的眼睛壹滑而過!在神完氣足的揮灑中,小鈞對“度”的拿捏仍十分到位。表面的粗頭亂服之下,是反常合道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看看他對中鋒側鋒宿墨濃墨枯墨方筆圓筆的運用,就不能不感嘆藝高人膽大,不能不佩服小鈞的好筆性!在壹個開放的時代,對經典敢於做出如此大膽的演繹,也就在無形中把時代性糅進了作品中!——梁永琳(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人民日報》海外版《名流周刊》主編、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部委員)

草書以其用筆的豐富性、結構的多變性以及章法的韻律性等諸要素,壹直是書家達其性情的最佳選擇。小鈞以篆隸之筆法融入狂草的創作之中,用筆圓融樸茂,豪情萬丈,力可扛鼎。在充滿激情與沖動的巨幅草書創作中,胸中自有壹股奇氣噴薄而出,有沛然不可止遏之勢,似乎在追尋與古人之天地精神相契合往來,我想這也是他選擇草書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之所在。

—韓天雍(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梁小鈞每壹次的探索與試驗不壹定都成功,但在相當多的作品中讓我們看到了與藝術很內核的部分觸碰後的痕跡。探索的價值已經被他不斷進步的事實所證明,尤其是他的大草創作確實站在了當代草書創作的前沿了。寫大草難,寫巨幅大草更難,寫長篇巨幅大草難上加難。這不是字大字小的問題,這是體力、技術、膽魄的綜合較量。梁小鈞打動我們的是其書法藝術的氣象,以及人這個主體可能達到的創造力。

——鮑賢倫(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浙江省文物局局長、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