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過三匙”,古代皇帝吃飯為何會有壹個這樣的規定?
第壹,害怕有人下毒。
皇上雖然身居高位,但是想害皇上的人也不少,身邊處處都有危機。皇上吃每壹頓飯之前都要先用銀針試壹下毒。確定沒有毒了,才能夠吃。雖然已經經過了好幾層的檢驗,仍然擔心有些毒劑量很少,是銀針驗不出來的。
如果皇上頻頻吃某壹道菜,就意味著這道菜很合皇上的胃口,那麽在這道菜裏下藥,成功毒害皇上的概率就很高了。每道菜只吃三口,這樣就不知道皇上到底喜歡哪道菜,要下毒就沒那麽容易了。即便是有微量的毒,那也不至於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第二,提醒皇上要節制。
皇上是壹國之君,看似生活的非常愜意,也有很多的約束。因為他的身體關系著全國百姓,就更加要懂得約束自己。如果在吃飯這邊小事上,都沒有辦法約束自己,那還指望在其他的大事上能夠成功嗎?
即便是再好吃的菜,也不能多吃。三口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吃就是放縱自己了,凡事都要有個度。據說皇上吃了三口之後,這道菜就會被太監給撤走。溥儀皇帝針對這個規定曾經抱怨過,說這是老祖宗的規定,多吃壹口都是罪啊!
皇上吃了三口的菜被撤走,而且十天半個月這道菜就不能再上桌了。伺候的太監是最懂皇上心思的,如果看到皇上喜歡哪道菜已經吃了兩口,要吃第三口的時候就會出言提醒:皇上,不能再吃啦,再吃就半個月吃不到這道菜了。
說起來皇上也是有點可憐,自己喜歡吃的菜都不能吃個盡興。如果吃了三口還不肯撤走,太監會提醒,這種行為是在打老祖宗的臉,皇上也不敢造次。不過皇帝的每頓飯都有幾十道的菜,就算每道菜只吃兩口,也可以吃得很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