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貢原文及翻譯
原文: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 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 至於嶽陽;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 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恒、衛既従,大 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 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 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 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 濟、漯,達於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 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 怪石。菜夷作牧。厥篚檿絲。浮於汶,達於濟。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 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 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 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 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
白話譯文:
禹分別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冀州:從壺口開始施工以後,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脈。太原治理好了以後,又治理到太嶽山的南面。覃懷壹帶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橫流入河的漳水。
那裏的土是白壤,那裏的賦稅是第壹等,也夾雜著第二等,那裏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衛水已經順著河道而流,大陸澤也已治理了。島夷用皮服來進貢,先接近右邊的碣石山,再進入黃河。
濟水與黃河之間是兗州:黃河下遊的九條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經成了湖澤,澭水和沮水會合流進了雷夏澤。栽種桑樹的地方都已經養蠶,於是人們從山丘上搬下來住在平地上。那裏的土質又黑又肥,那裏的草是茂盛的,那裏的樹是修長的。
那裏的田地是第六等,賦稅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才與其它八個州相同。那裏的貢物是漆和絲,還有那竹筐裝著的彩綢。進貢的船只行於濟水、漯水到達黃河。
渤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後,濰水和淄水也已經疏通了。那裏的土又白又肥,海邊有壹片廣大的鹽堿地。那裏的地是第三等,賦稅是第四等。
那裏進貢的物品是鹽和細葛布,海產品多種多樣。還有泰山谷的絲、大麻、錫、松和奇特的石頭。萊夷壹帶可以放牧。進貢的物品是那筐裝的柞蠶絲。進貢的船只行於汶水達到濟水。
黃海、泰山及淮河之間量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後,蒙山、羽山壹帶已經可以種植了,大野澤已經停聚著深水,東原地方也獲得治理。那裏的土是紅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斷滋長而叢生。
那裏的田是第二等,賦稅是第五等。那裏的貢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雞,嶧山南面的特產桐木,泗水邊上的可以做磬的石頭,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魚。還有那筐子裝著的黑色的綢和白色的絹。進貢的船只行於淮河、泗水,到達與濟水相通的荷澤。
出處:出自戰國時魏國的人士托名大禹的《尚書·禹貢》。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禹貢》所提出的交通道路網,就分布在這九州之中。明確了九州的具體區劃和相當於今地的具體所在,就可以進壹步探索其交通道路網的分布和作用。《禹貢》的撰述者既以這篇書作為統壹之後治理全國設想的藍圖。
按當時情形說,是先有壹個擬議中的帝都,而這樣的帝都是在冀州的西南部。戰國時的交通道路是以各政治都會為中心向四方伸延的,可是《禹貢》的撰述者卻壹反常規,交通道路網的形成並不是以帝都為中心向外伸延,而是作為各州向帝都送交貢賦的道路匯集到帝都的。
《禹貢》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巫風盛行的歷史條件下撰寫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比較樸實地記錄了全國範圍內各種地理現象,是中國早期區域地理研究的典範,成為、《水經註》、《元和郡縣圖誌》、,以及唐、宋以來許多地理著作癢引的對象。
也是今天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文獻。歷代註釋、考證《禹貢》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和近人顧頡剛的《〈禹貢〉註釋》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