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疫情發生後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有報告病例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什麽聯防聯控機制

疫情發生後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有報告病例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什麽聯防聯控機制

疫情發生後,應立即激活指揮體系,迅速完成常態和應急機制轉換,以地(市)為單位成立前線指揮中心,省、市、縣聯防聯控機制協同聯動,扁平化運行,統籌調度資源,果斷采取應對處置措施。

1、確診病例。確診後應在2小時內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或方艙醫院。病例治愈出院後,應當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2、疑似病例。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采集標本進行核酸檢測復核,期間單人單間隔離,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排除疑似病例診斷。

3、無癥狀感染者。參照輕型病例進行管理,在方艙醫院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第6天和第7天采集鼻咽拭子各開展壹次核酸檢測(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如兩次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界限值為40,下同),或檢測陰性(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界限值低於35,下同),可解除在方艙醫院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如不符合上述條件,則繼續在方艙醫院集中隔離至滿足出艙標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做好病情監測,符合確診病例診斷標準後,及時訂正為確診病例。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後,應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4、出院(艙)後核酸檢測陽性人員。既往感染者出院(艙)後,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陽性,如未出現任何癥狀體征且核酸檢測Ct值≥35,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如核酸檢測Ct值<35,結合病程、Ct值動態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如有傳播風險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與其***同居住、***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如無傳播風險,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如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如核酸檢測Ct值≥35,無需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控。

如核酸檢測Ct值<35,應判定和管控與其***同居住、***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總體要求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科學、分級分類”的原則,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按照“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堅決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和境內疫情反彈。

堅持科學精準防控,落實“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進壹步加強源頭管控,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疫情防控,提高監測預警靈敏性,及時發現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

有力、有序、有效處置疫情,做到發現壹起撲滅壹起,以最短時間、最低代價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黎川縣人民政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