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尋求生花筆生花筆指的是什麽
1、生花筆指鍥而不舍的練習。是王安石每天早起晚睡,苦讀勤練的學習態度。
2、原文
壹天,王安石在宜黃鹿崗芬林書院問杜子野:“先生,李白的詩那麽好,真的是有壹支筆頭生花的筆嗎?”杜子野說:“當然有啊!只是人們肉眼看不見罷了。”接著,他拿出壹大捆毛筆,又說:“這裏有九百九十九支筆,其中有壹支生花筆。妳用這些筆寫文章,寫禿壹支換壹支,壹直寫下去,就能找到它。”
王安石按照先生的話,每日練寫文章,足足寫禿壹百支筆,但仍未找到生花筆,有些泄氣,又找到杜子野問:“先生,我怎麽還沒有找到生花筆?”杜子野沒有說什麽,而是飽蘸墨汁,揮筆寫了“鍥而不舍”四個大字送給他。
過了幾年,王安石寫禿了九百九十八支筆。壹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支筆寫策論,頗覺文思潮湧,行筆如雲,壹篇頗有見地的策論壹揮而就。他高興得跳起來喊:“我找到了,我找到生花筆了……”
3、人物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1070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壹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有《臨川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