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市融安縣人口約多少萬
人口密度:110人/km2
郵[2]編:545400 代碼:450224 區號:0772
拼音:Róng ān Xiàn,Rong'an Xian
融安概況
融安縣位於廣西北部,與柳州、桂林分別相距110公裏和140公裏。全縣總面積2905平方公裏,總人口32萬人(2004年),轄6鎮6鄉153個村(街、社區),聚居漢、壯、苗、瑤、侗等19個民族。
縣人民政府駐長安鎮,郵編:545400。代碼:450224。區號:0772。
地貌分為中低山陡坡地、低山緩坡地、巖溶峰叢地、沈積平原地等類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屬中山、低山及丘陵地區;東南部為巖溶峰林窪地和巖溶峰叢谷地;西南部多為巖溶孤峰平原;西北部為融江河谷小平原。年平均氣溫19.0℃,春季為10-20℃,夏季在22℃以上,秋季為10-22℃,冬季在10℃以下。年平均雨量1942.5毫米,無霜期295天。
融安縣風光秀美,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歷來是湘、黔、桂三省(區)交界中心區域和商品集散地。縣城長安鎮市場繁榮,商貿興旺,通訊便捷,經濟發達,近代與賀州的八步鎮、河池宜州的懷遠鎮、玉林容縣的容城鎮壹起並稱廣西四大名鎮,有目前廣西保存最完好的騎樓街,素有“小柳州”之美稱。
地形氣候
融安縣處於廣西北部。地貌分為中低山陡坡地、低山緩坡地、巖溶峰叢地、沈積平原地等類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屬中山、低山及丘陵地區;東南部為巖溶峰林窪地和巖溶峰叢谷地;西南部多為巖溶孤峰平原;西北部為融江河谷小平原。
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強,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9.0℃,春季為10-20℃,夏季在22℃以上,秋季為10-22℃,冬季在10℃以下。年平均雨量1942.5毫米,無霜期295天。
行政區劃
融安縣轄6個鎮、6個鄉:長安鎮、浮石鎮、泗頂鎮、板欖鎮、大將鎮、大良鎮、雅瑤鄉、大坡鄉、東起鄉、沙子鄉、橋板鄉、潭頭鄉。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代為百越地。秦末漢初、三國時代為潭中縣地。唐、宋、元、明時期稱融州。明初改州為縣。清及民國稱融縣。因與“容縣”同音,1952年9月2日廣西省人民政府下文改名融安縣。
4個鎮、10個鄉,融安縣轄:長安鎮、泗頂鎮、大良鎮、浮石鎮、大巷鄉、大將鄉、板欖鄉、城東鄉、雅瑤鄉、大坡鄉、橋板鄉、沙子鄉、東起鄉、潭頭鄉。
2000年,融安縣轄6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8302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長安鎮 55851 浮石鎮 27307 泗頂鎮 21678 板欖鎮 21462 大將鎮 22145 大良鎮 22124 城東鄉 15224 大巷鄉 16777 雅瑤鄉 14417 大坡鄉 12930 東起鄉 8159 沙子鄉 10887 橋板鄉 15839 潭頭鄉 18229
2002年9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88號):原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2003年融安縣行政區劃壹覽(轄6個鎮、8個鄉):(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長安鎮 轄:解放、新華、和平、立新、建設、河邊街、桔東、融江、新興、新民10個社區居委會;大巷、大洲、新安、東圩、大樂、紅衛、漁業村7個村委會。
浮石鎮 轄:浮石社區居委會;浮石、隘口、起西、木瓜、小律、泉頭、東江、六寮、幹村、橋頭、鷺鶿州、長龍12個村委會。
泗頂鎮 轄:泗頂社區居委會;馬田村委會、壽局、上洞、振彩、三坡、泗頂、儒南、吉照、山貝9個村委會。
板欖鎮 轄:板欖、木吉、山尾、官昔、古龍、馬步、龍納、裏鳥、東嶺、門樓、泗安、四平、拉叭、沙江、拉謝、蒙村、江北、麻江18個村委會。
大將鎮 轄:大將、瓜洞、董安、保安、才妙、雅仕、東潭、板茂、設洞、大華、龍妙、富樂、合理、古雲、太江15個村委會。
大良鎮 轄:大良社區居委會;大良、湖洞、良北、山口、永安、和南、龍山、古蘭、新和、石門、楊柳、新寨12個村委會。
城東鄉 轄:河東社區居委會;塘寨、尋村、江口、祥多、銀洞、大坡、太平、竹子、保江9個村委會。
大巷鄉 轄:瑤送、珠玉、安寧、木寨、木樟、小洲、河勒、隘面、泗朗9個村委會。
雅瑤鄉 轄:雅瑤、大琴、章口、黃金、冠帶、車平、蘇田、福田8個村委會。
大坡鄉 轄:崗偉、同仕、下寨、祿局、福上、福下、星上、星下、治安9個村委會。
東起鄉 轄:紅日、良村、長豐、安太、崖腳5個村委會。
沙子鄉 轄:三睦、紅妙、沙子、桐木、古益、麻山6個村委會。
橋板鄉 轄:陽山、江邊、二村、溫塘、古丹、下良、良老、中村、古板、橋板10個村委會。
潭頭鄉 轄:紅嶺、培村、龍城、東相、西岸、嶺貝、何洞、潭頭、新林、新桂、大岸11個村委會。
2005年7月,撤銷城東鄉、大巷鄉,整體並入長安鎮,長安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基 礎 設 施
融安縣交通便利,鐵路、公路、水路交通都十分發達。枝柳鐵路從北往南貫穿縣境4個鄉鎮,設有4個站點,在縣城設有枝柳線廣西段最大客運、貨運火車站,往北可達懷化、襄樊、重慶,往南可達柳州、湛江、廣州。公路209國道、20171省道貫穿縣境。融江航道上可達貴州從江、榕江,下可到柳州、梧州、廣州,常年可通航100-300噸級貨船。全縣12個鄉鎮和138個村以及絕大部分屯都通公路。
縣內通訊發達,縣、鄉都安裝程控、移動電話,而且移動通訊在全縣範圍內實現了無縫覆蓋。
全縣水電資源十分豐富,有大小河流48條,密如蛛網,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支流,具有11.7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已在泗維河、浪溪河、淑姆河、融江河建成中小電站4處,總裝機容量6.17萬千瓦,年發電量已達3億多度。其中中外合資建設的裝機容量5.4萬千瓦的浮石牛崖水電站年發電量達2.6億度。縣電網與全區大電網並連,電力十分充足、穩定。
農業
融安縣位於廣西北部,地處北緯24°46′~25°34′,東經109°13′~109°47′。全縣面積2905平方公裏,轄6鎮8鄉140個村民委2109個村民小組,聚居著漢、壯、苗、瑤、侗等19個民族,總人口31.84萬人。
全縣社會耕地總面積38.949萬畝,其中水田24.522萬畝,旱地14.427 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45畝,人均水田面積0.92畝,人均旱地面積0.53畝。
全縣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紅薯等,經濟作物有甘蔗、羅漢果、八角、桑蠶;果樹以金桔、沙田柚、柑、臍橙、板栗、柿子、桃等為主。蔬菜大宗產品主要有大白菜、蘿蔔、頭菜、番茄、辣椒、茄子、瓜類、豆角等。
縣境地處中亞熱帶,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雨量充沛(年均總降雨量1942.5毫米),無霜期大於295天,為農、林、牧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融安特產十分豐富,盛產金桔、板栗、羅漢果、沙田柚、柑橙、油茶、冬筍、香菇、頭菜和竹、木及其制品等,其中金桔是全國最大的產區,其產量和質量均為全國第壹,年產800萬公斤以上,多次進京被指定用於接待外賓,因而融安享有"金桔之鄉"之盛名。全縣頭菜種植面積1.2萬畝,尤其是傳統特色產品——小洲頭菜,面積達到1.09萬畝,年產成品菜81萬公斤,已有近百年的生產歷史,久負盛名,深受消費者青睞。融安又是廣西三個羅漢果產區之壹,也是柳州市唯壹的羅漢果主產區,其北部鄉鎮的農民栽培羅漢果已有20多年的歷史,羅漢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至2003年種植面積達到1.3萬多畝,年產果量3500多萬個,羅漢果已成為融安縣重要的特色產品,暢銷區內外和出口國外,深受人們喜愛。
林業
融[1]安為廣西林業縣之壹, 全縣有宜林地面積20.3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1.5%。1987年林業普查,全縣森林面積9.37萬公頃,立木總蓄積量336.8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2.2%; 1990年全縣森林面積11.14萬公頃,立木總蓄積量360.1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8.3%; 1994年全縣經自治區驗收已滅荒達標;1995年全縣森林面積19.18萬公頃,立木總蓄積量447萬立方米, 森林覆蓋率66.0%,林業用地綠化率93.7%。林木以杉、松為主的用材林占55.4%,以油茶、金桔、板栗、沙田柚為主的經濟林占26.9%,以毛竹、篙竹為主的竹林占6.8%,其余為防護林、灌木林。木材年均采伐量約6萬立方米。
畜牧業
1995年,全縣生豬飼養量26.29萬頭,出欄肉豬13.1萬頭,年末存欄13.18萬頭;牛年末存欄6.43萬頭, 出欄0.59萬頭;羊年末存欄1.4萬只,出欄0.44萬只;家禽全年飼養量169萬羽, 出欄107萬羽。肉類總產量11416噸,比1985年增長2.29倍,比1990年增長1.34倍;畜牧業總產值 (1990年不變價) 6179萬元,占大農業總產值的22.6 5%,比1985年增長5.9倍,比1990年增長4.6倍。
漁業
全縣有可養殖水面5993公頃,主要飼養草、鰱、鯉、尼羅非、塘角魚、青魚等。飼養的場地有山塘、水庫、稻田、網箱等。1995年養殖面積1185公頃,比1990年增長18%;水產品總產量1696噸,比1985年增長383.2%,比1990年增長72.5%;漁業總產值711萬元,比1985年和1990年分別增長15.8倍和5.7倍。
工 業 概 況
融安縣***有工業企業719家,其中規模以上15家,外資企業37家。企業涉及能源、冶煉、建材、醫藥、化工、絲綢、農產品加工等行業。
歷史原因,融安縣工業基礎薄弱,造成這壹現象主要是以發展農業為中心,受重農輕工思想的影響和制約,發展工業的投入比例失調,小型企業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較少,形成了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畸形現象。
改革開放後,融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的發展,並牢牢把握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的發展思路,敢幹創新,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投入巨資強化本縣招商引資環境建設,推動我縣工業經濟建設的進程。通過幾年不懈的努力,成功引進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30多家,為我縣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為止,全縣***有工業企業241家。企業集能源、冶煉、建材、醫藥、化工、絲綢、水果蜜餞、 蔬菜及竹木加工等行業。在全縣的241家企業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占93.8%,未改制的國有企業占6.2%。
融安縣主要工業:
2006年,融安縣認真貫徹落實全區經濟工作及全市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壹是鼓勵幫助現有工業企業加強橫向聯合,盡快發展壯大。如斯柳工業園引資嫁接成立有實力、有原料、有技術的相融公司,泰嘉公司租賃承包了長安鋅品有限公司。二是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搞好服務,重點是積極為他們聯系中小企業擔保貸款,幫助企業進行技改,擴大生產規模。建立了2000萬元的融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平臺,為仙草堂制藥公司融資400萬元,為長安制藥公司和仙草堂制藥公司爭取到市財政技改補助240萬元。三是繼續大力發展資源型加工企業,特別是大力發展竹木加工業。引進的華海木業公司投資達1500萬元。四是完成了全縣7000畝土地的工業集中區規劃編制工作,其中1000畝的工業集中區征地已完成。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37億元,同比增長15.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6.13億元,同比增長15.65%。
個體私營經濟概況
工商貿易近幾年來,融安縣立足區位優勢,確立了“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大力發展以商貿為主的第三產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重振‘小柳州’雄風”的戰略性發展思路,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使個體私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2006年全縣新增市場面積2萬多平方米。二是融安綜合批發市場商品交易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目前市場***有客商510戶,其中新引進61戶,經營商鋪880間,鋪面營業率達95%,從業人員1780人,商品年交易額3億多元,日均交易額80多萬元。三是大型批發連鎖超市培育成效明顯。商潮購物廣場、紅太陽服飾廣場等壹批具備壹定規模的超市先後開業。全縣個體工商戶達9888戶,私人企業增加18家達136家,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478元,同比增長10.49%。
小城鎮建設情況
近年來,融安縣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條件和區位優勢,用足用活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據統計,至2003年底,該縣城區建設面積由98年的4.6平方公裏擴展到7.9平方公裏,增長70%;人口由5.6萬人增至8.2萬人,增長46%;城鎮化程度達32%。
壹是通過招商引資上項目,帶動就業。98年以來,全縣***引資4.3億元,完成5個企業的新建,8個企業的改制,帶動6000余人進廠就業,僅此壹項,全縣新增城鎮人口4200人。
二是以市場建設盤活閑置土地。98年以來,全縣引資8300萬元建成6個市場4100個鋪面,吸引7000余人到融安經商,並以此帶動單位、居民投資34133萬元建廠房、民房及商業鋪面5000余間,累計開發閑置土地1400余畝,***吸引1.9萬農民進城落戶。
三是以路建帶城建,擴大城區面積。該縣抓住大西南出海通道國道209線穿越縣城路段改造工程的機遇,以路建帶動城建,在國道兩側開發新區,新增街道3條,帶動900余戶居民建房,使城鎮人口新增2000余人,城區面積新增25. 5萬平方米。
四是科學經營城市,優化城市土地資源。該縣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占地120畝功能全、品位高的長安廣場,帶動周圍720畝土地價格飈升,增幅最高達10余倍,使城區面積新增840余畝,而且還繼續在強力拉動周邊的土地開發。
旅 遊 資 源
融安縣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獨特。北連侗鄉三江,南接苗鄉融水,與三江、融水構起了民族風情特色旅遊帶。其山、水、人、情構成了多層次的旅遊景觀,展現出迷人的山水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眾多遊客。已開發的旅遊項目有:泗維河民族(苗族)風情區、西山紅茶溝森林公園、大洲度假村、浪溪江漂流、大良石門石刻旅遊區。此外還有極具開發價值的大坡鄉擺竹山原始森林、沙子皇宮洞等,尤其是浮石電站至縣城庫區河段,全長25公裏,河面寬闊,水勢平緩、河岸風光秀麗,最適宜水上遊樂和人文旅遊項目開發。
融江河流域 融安水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質清秀靜幽。兩岸蒿竹聳立,竹木蒼翠,宛如壹道天然綠色屏障。秀麗的融江以其"平、直、寬、緩、清、靜"的獨特景致而倍受專家們的贊賞。特別是距縣城12公裏處的下遊浮石電站於2000年3月閘水後,浮石電站上遊至泗維河之間水域綿延25公裏,形成壹個寬廣、平靜開闊的大平湖。這裏是開展水上遊樂的極佳境地,是柳州地區絕無僅有的。壹年壹度的百艘龍舟大賽就在這裏舉行。
大洲旅遊度假村 大洲旅遊度假村位於與縣城北面僅壹水之隔的大洲島上、這裏綠樹相映、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洲頭萋萋芳草遍地,度假村內民族風情濃郁。美麗富饒的大洲島,壹塊在江河中崛起的神奇土地,具有得天獨厚的亞熱帶湖島自然風光。可謂壹座天然秀麗、壹派田園風光的伊甸園。
紅茶溝森林公園 紅茶溝森林公園位於融安縣城西郊三公裏處,方園17平方公裏,有原始次森林及人工林2.2萬畝。公園裏春季百花盛開,夏季半山雲海,秋季滿山紅葉,冬季山頂白雪。有山高路曲,林茂花香、水秀、瀑險、雲麗雪美、空氣清新等特點。
泗維河風景區 泗維河風景區距縣城14公裏,是壹條20多公裏長的人工長湖,河水碧綠清幽、兩岸峰巒起伏、竹木蒼翠、八角飄香、風光綺麗,景色十分迷人。
擺竹山原始森林 擺竹山原始森林距縣城40公裏,最高海拔1250多米,是廣西區重點保護林區,林區總面積4萬多畝,茫茫林海,古樹參天,浩然壯觀,森林內有國家珍稀樹種五針松、花竹、四方竹、黑竹等。有國家壹級保護動物娃娃魚、野牛、狗熊等。
大良石門水庫風景區 大良石門水庫風景區距縣城58公裏,水質清幽,湖面寬闊平靜,景區內有奇洞,洞分上、中、下垂直排列,有通道相連,上洞寬敞明亮,形若天堂,洞內刻壁不少;中洞能容數百人,洞內有太平天國時期留下的八塊石刻,全部碑文約三千字;下洞寬敞陰暗,涼風習習。
長安鎮的古騎樓街 長安鎮的古騎樓街是目前廣西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騎樓街之壹。漫步街市,1.5公裏的騎樓街還較好地展現在遊人面前,那雕梁畫棟的街旁騎樓,歷經百年滄桑,似向遊人敘說昔日古鎮的歷史。清清的融江自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幽波如鏡,風景綽約,恰似壹江春水,將古鎮帶進新的輝煌。
礦 產 資 源
融安的主要礦藏有石灰石、白雲石、粘土、鉛鋅、硫鐵、重晶石等,其蘊藏量為:石灰石4950萬噸以上,粘土1913萬噸以上,白雲石2000萬噸,鉛鋅礦960萬噸,褐鐵礦119萬噸、硫鐵礦128萬噸。
水 電 資 源
全縣水電資源十分豐富,有大小河流48條,密如蛛網,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支流,水能理論蘊藏量12.4萬千瓦,可開發量11.7萬千瓦。全縣已在泗維河、浪溪河、淑姆河、融江河建成中小電站4處,總裝機容量6.17萬千瓦,其中中外合資建設的裝機容量5.4萬千瓦的浮石牛崖水電站年發電量達2.6億度。目前,全縣年發電量已達3億多度。縣電網與全區大電網並連,電力十分充足、穩定。
融 安 特 產
融安物產十分豐富,主要特產有:金桔、羅漢果、板栗、臍橙、沙田柚、香菇、木耳、竹筍、小洲頭菜、茶油、竹涼席系列產品等。其中:
融安“滑皮金桔”皮脆、味甘、汁多,是金桔中的極品
融安金桔年產上萬噸,是全國金桔主要產地之壹,其果質好,味清甜,曾多次進京被用於接待外賓。1985年在浙江省寧波召開的全國金桔技術研究會上融安金桔的產量、品質被評為全國第壹,其系列產品曾被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融安因此素有"桔鄉"之稱。
融安羅漢果產量大、果質好
融安羅漢果出自大山,清純甜美,可泡茶,潤心脾;可入藥,治咳嗽,功效好。年產量達1億多個。
融安“小洲頭菜”味香肉脆,倍受消費者青睞
融安"小洲頭菜",清甜香脆,味道獨特,且物美價廉,已暢銷區內外,成為全縣菜類的拳頭產品。其年產量達7萬多噸。
融安竹子資源豐富,竹席產品已步入國際市場
融安竹涼席系列產品年產量達60多萬床。由於其竹質優良,工藝精美,已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享譽海內外。並且,融安的竹涼席廠家已出國發展,在越南、泰國等國辦廠,正在進壹步做強做大。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融安縣位列第469名。
2018年2月22日,融安縣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10日,融安縣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