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最大的笑話是:努力壹定會成功
各種消息層出不窮。
為什麽會如此?
為什麽人的生命會如此脆弱?為什麽要為壹份工作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什麽為壹些無謂的炫耀性消費賠上自己的尊嚴?
……
有人說攀比,有人說貪婪,有人說蠢,有人說欲望。
實際上,沒有壹個說到本質上。攀比、貪婪、蠢、欲望是人類普遍的弱點,亙古以來便是如此,為何在現在愈演愈烈?
因為從未有壹個社會,像當今的商業社會那樣,引誘並放大人性的弱點;也從未有壹個社會,像當代商業社會,為我們挖了2個巨大無朋的坑,讓我們跳:
第壹個坑是勵誌
之前的勵誌喜歡從低到高——壹個人很窮,起點很低,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奮鬥,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典型案例有《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妳壹起喝咖啡》、各種逆襲、窮小子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許是這種勵誌看多了,讀者審美疲勞了,於是開始從高到低——各種描寫富二代各種人脈、眼界、資源、金錢都優於我們,然後比我們還努力還拼命!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的焦慮呈指數級增長,自己與富二代差了10倍不說,自己的子女要比富三代差100倍!身為父母的妳還敢不努力嗎!
第二個坑是消費
“會花錢的女人才有前途”“不花錢,妳會越來越窮”“別做這樣的窮人””年輕的女孩子不要吃這種苦”……
相輔相成。
用勵誌激勵人拼命工作,拼命付出,拼命往上爬,有了消費能力;而消費能力的增長,又進壹步勵誌。
人便陷入高付出——高收入——高消費——需要高收入——必須高付出的怪圈,甚至是惡性循環。
當妳想停下來的時候,已經停不下來了。因為整個社會大環境已經形成,妳和身邊的人已經習慣如此,猶如壹個巨大的霧霾,把妳裹挾其中。此時,人已然成為安徒生童話中穿著紅舞鞋的小姑娘,大象身上的騎象人,失卻控制,壹路往前,狂奔不止。
此時想剎車都不可能,唯壹的結局就是失控。
那麽,商業社會為我們打造的坑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仔細分析,它的邏輯鏈是這樣的:
1勵誌,也就是壹個人努力,必然帶來成功(高收入)。
2高收入自然可以享受高消費。
2屬於個人選擇範疇,我們只說1。1是絕對錯誤的。
努力和成功沒有關系。
是的,雞湯文、公號、勵誌書會給妳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證明努力壹定會成功。
對主人公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天生資質、興趣優勢絲毫不提,只單純強調努力,把起點到終點簡化為壹條直線,只需沿著努力這條路走下去便萬事大吉。
幼稚至極。
《刻意練習》對“壹萬小時定律”明確規定了適用範疇:
也就是說,只有在數學、芭蕾、象棋、小提琴、鋼琴,這樣的領域努力,並且付出十年如壹日的努力,才能收獲成功。
這種局限性指的是:在適用領域內,目標正確、方向正確、與個人實際情況相符(主要指天資興趣)。堅持足夠的時間。才能取得成功。
這5個因素缺壹不可。
因素1:目標正確
所謂目標正確,指的是妳定的目標必須和實際能力相符。如果兩者差異太大,必然無法保證成功。
之前王健林說的“先定壹個能達到的小目標,先賺1個億”被傳成段子。
1個億,於他而言是小目標,於我們常人而言,可能壹輩子都賺不到這些錢。
如果妳把自己的目標定為1個億,那99%會失敗。如果妳定的是先賺1萬,那成功的概率自然比較大。
我們小時候父母經常會問,長大想做什麽呀?
很多孩子會說:做美國總統。
如果妳的目標如此,那麽妳永遠無法成功——因為妳是中國公民。
因素2:方向正確
這個更好理解。
拿結婚舉例子。
為物色合適的異性,有的人通過親戚朋友領導等熟人介紹相親,覓得良人,步入婚姻;有的人參加各種同城爬山、讀書活動、講座學習班,認為相同的愛好成為靈魂伴侶的可能比較大。而有的人跑夜店找高富帥,相信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在舞會上遲早遇到王子;有的人微信搜附近的人,相信偶然的緣分。
如果拿白頭到老作為成功標尺,哪些成功率更高,不言而喻。
更殘忍的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努力,越勤奮,離成功越遠,甚至比不上站在原地。而青春是壹件多麽奢侈的禮物,意味著無數的機會和可能性。許多女人在紅顏逝去後感慨:實在不行,就找了老實人嫁了。
可此時,老實人未必搭理頻繁出入夜店的扒蹄QUEEN。
因素3:天資興趣
這個更好理解。王永慶之女王雪紅,先是考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音樂系。後來發現自己缺乏天分。自己絞盡腦汁、晝夜不寐也想不出節奏和旋律,而自己的同學玩著鬧著就能譜出壹首首好聽的曲子。
這種對比令她震撼、挫敗。
然後轉入經濟系。後來創辦HTC。
成甲,主業是做景區設計咨詢,2009年創辦了北京京都風景生態旅遊規劃設計院(我畢業時還投過簡歷)。但他真正出名,卻是在他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以後——他喜歡通過聊天、演講、沙龍分享的方式,激發別人的潛能。這種行為讓他感覺自己特別有價值。
發現這壹點後,他的人生便開掛了。在得到開課、出書、在清華MBA、第九學院、多角度沙龍、中國惠普、埃森哲、中國人壽集團等機構團隊進行演講,做關於個人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方面的課程和分享。
他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中說:
《縫紉機樂隊》裏,有句臺詞與之類似:
說實話,我也是。
我學了7年景觀設計,無比痛苦。
每次老師布置壹個大作業,我都煎熬地像得了壹場大病。我覺得如果做下去,遲早會英年早逝。
終於在畢業後轉行了。
然後在30歲後,總算發現自己的擅長點和興趣是文字,無論中文還是外文。與之對應,我最薄弱的環節,恰恰是圖形上——空間想象能力、尺度感。在發現這壹點後,我便開始寫寫寫。它帶給我莫大的快樂。
因此我在之前的文章裏,曾反復提過壹個觀點:如果妳不努力,很可能此事並非真愛,請繼續努力尋找,而非努力逼迫自己。
因素4:堅持
知乎名言: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這又是壹句大坑。
如果妳的道路、方向、與自身關聯是錯誤的,妳越努力,沈沒成本越高。
壹個人的生命和時間極為有限。執著於錯誤的目標,只會用盡畢生,成為不合適行業的普通人。如果把這個時間精力放在正確的地方,早已成為行業翹楚。
更重要的是,從事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妳會自信、積極、放松、有掌控感,妳的人生會多出很多快樂,壽命也會延長。
巴菲特說:我是個格外幸運的人。要是我早出生幾千年,我壹定會成為某種動物的午餐。
朱元璋剛愎自用,多疑殘忍,為給朱標掃清道路,肆意展開大規模屠殺。
劉伯溫只好於被貶後書寫絕世奏折給後世之君,不再與朱元璋多說壹句話,最終於貧困孤寂中死去。
可憐壹代曠世奇才,智慧與諸葛齊名,結局如此悲慘!如果有幸生於仁君之世,命運壹定大為不同。
演藝圈裏,拼命的人不少,但境遇如天壤之別。合觀眾眼緣的,隨便演壹部劇便火了。不合眼緣的,再怎麽砸錢捧都紅不了。
虎年小虎隊重現於春晚,無數人唏噓:蘇有朋做演員如日中天。轉導演後電影也上映,口碑不錯;吳奇隆壹波三折,奇跡般地重新紅起來;而陳誌朋若幹年來壹直不溫不火。
他不是沒有努力過,從唱歌、演戲、舞林大會、綜藝節目,他反復努力,拼命翻身,卻似乎中了命運的詛咒,始終難火。
有人揣測,此次春晚是陳誌朋最佳翻身機會,很可惜,他依然沒有火。
找誰說理去?
因此,努力與成功之間沒有關系。自己努力了,就要求成功,這是對努力的綁架,是不對的。
1享受過程
更看重過程,而非只看結果。從過程中獲得樂趣。
我剛開始寫東西時,大V告訴我:寫作本身就是壹種獎賞。
我剛開始不明白。
後來發現寫字時,我會進入心流狀態。這種狀態非常有趣,時間似乎靜止了,天地之間只剩下我壹個人。像是壹次酣睡,坐過山車,看壹場精彩電影,吃剛剛打撈上來的三文魚,非常享受。寫完後非常有成就感。如果能出現壹個金句,我會高興半天。
2目標定的小壹點
上有個小姑娘叫安安,很喜歡寫字,文字寧靜暢曉,讀起來極為舒服。粉絲極多。
2017年7月,她在上說:我找到工作了耶!工資1萬!安安今年才畢業呢!
是啊,寫字N年,換來月薪1萬,這是壹個合理的結果。
而很多人剛剛寫了1年,就想通過文字變現,這是不太現實的。除非天資極強,或者運氣極佳,正好趕在風口。
目標定的過大,要麽是不了解自己,要麽是不了解這個行業。
慢壹點,反而會比較快。
3多壹點淡然
壹位大V曾在上課時說:不要只想著變現,把自身品牌做好,金錢隨之而來。哪有什麽文字變現,無非是影響力變現。
進入幾個寫字群以後,發現壹些人積極努力地增粉,往各個群大量發自己的公號,請大家關註。這本無可厚非。
不過幾個月過去,文筆、思路、想法沒什麽長進。文字間充滿急功近利的色彩,讀來覺得胸口堵得慌。這種情緒我能感受到,其他讀者也能感受到。
因為真正的爆文必定有閃光點,持續的爆文建立在壹個人深刻的洞察力、思考力、表達力的基礎上,想通過運營,把壹篇文章做到10萬+,不可能。
4全身心投入
幼時讀曾國藩的書: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覺得太缺乏目標導向,後來才明白原來是自己沒讀懂他的真實含義。
當妳全心全意投入某件事,不是說明妳更加努力。而是說明它與妳的興趣資質非常契合,說明妳能夠全身心沈浸於此,獲得莫大的樂趣。此時的堅持已經不能成為堅持,而是享受。當妳能夠全身心享受自己天天做的事,成功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即便妳壹輩子無法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妳每天都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妳每天都在享受這件事,妳專註、愉快、喜悅、每日精進,有收獲,這難道不是最幸福的人生嗎?
——不要忘記,我們活著的終極目標是幸福,而非成功啊!
而壹個幸福的人生,本身便是最大的成功。
妳可能還想看:
為什麽富二代比普通人更努力?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99%的人只知道努力,卻不知比努力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