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是什麽意思啊?
曾幾何時,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生態環境四季分明,怡然自得。壹湖碧水,壹樹繁花,河中魚蝦競遊,山間鳥鳴禽走。然而,隨著經濟發展的洪流滾滾而來,壹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城市化作鋼筋水泥築起的森林、廣袤的大地揚起塵埃霧霾、藍天碧水蹤跡難覓,我們的肉體和靈魂失去了棲息之地,人類方才真正醒悟,知道低碳環保的重要性。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誠然,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大趨勢,我們無法抵擋,更不必刻意抗拒。但是,發展並不意味著與生態割裂,更不意味著與生態文明建設背道而馳。曾經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打開了核能源的鑰匙,人類對科技的追求固然值得鼓勵。但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汙染至今貽害無窮,發生核泄漏的切爾諾貝利至今是壹片死地,過度的開發和索取最終只會自食其果。當大家毫無敬畏地從大自然這“善良的母親”處貪婪地索取資源以滿足自己無休止的欲望時,殊不知大自然也會變成兇狠的“屠夫”,懲罰人類的貪婪與無知。人類征服了壹切,最終卻“站在墓群中間”。
低碳行動添綠意,碧水青天白雲笑。
現如今,面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這個人類***同面對的重大挑戰,走低碳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低碳生活將是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延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意義十分重大。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減排的決心明確而堅定。2018年,我國單位GDP碳排放相對2005年下降約45.8%,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2020年9月,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壹場極為廣泛深刻的綠色革命。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建美麗中國,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生活質量,不能置之不理。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綠色環保理念並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天人合壹”“道法自然”,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孔子說:“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這就是在啟示我們人與自然是和諧的***生體,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有著超越時代的內涵,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近年來“限塑令”“地球壹小時”“碳足跡”等也正在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作為當代青年群體,更要身先力行,將低碳環保的理念落實到實踐中。例如每天少扔壹個塑料袋,杜絕使用壹次性餐具,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等,讓低碳生活成為生活中的習慣,進而成為壹種新態。
把碧綠還給森林,把蔚藍還給天空,把透明還給河流,美麗地球,起點就在腳下。相信終有壹天,我們可以“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