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象征主義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象征主義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象征主義

西方現代主義文藝中出現最早的壹個流派。壹般將十九世紀中期至第壹次世界大戰時期稱為前象征主義,此後至本世紀四十年代為後期象征主義。由於它持續時間最長,故而影響也甚為深廣。

該派最初興起於十九世紀中期的法國文壇。1852年波德萊爾出版詩集《惡之花》,標誌著象征主義文學的興起。1866年,詩人讓·莫拉著文正式樹起象征主義旗幟,他提出“象征主義的詩賦予觀念以感性的外衣”,主張詩中的思想感情只能通過象征才能表達出來。當時的韓波、魏爾倫、馬拉美等詩人也都投身於該派的創作。後於十九世紀末開始傳布歐洲,並在文學藝術各個部門都有實踐反響,表現形式多樣。

象征主義的美學思想基礎是對康德、叔本華、尼采等人關於現象世界不可知論、唯意誌論及非理性主義、神秘主義哲學的揉合。他們對於當時文藝上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等創作方法均加以否定,力圖使文藝變成脫離醜惡的、病態的現實而變成得以寄托精神之所在,想憑借藝術來構築“人工天堂”。他們認為現實事物和現象的真正實質是隱藏在科學、理性所無法把握的“彼岸世界”,只是在那裏才存在著“真”和“美”。詩的目的就在於用象征的方法來暗示這種虛無的存在,暗示作品的主題和事物的發展,傳達作者隱蔽的思緒和感受。在文學創作上,他們強調註重個人心理、感受和意象,要求用晦澀難解的語言來 *** 感官,激發人恍惚迷離的神秘聯想,進而形成某種意象來達到溝通兩個世界的效應。為了細致而精確地表達人的思緒和意象,他們主張通過“對應物”去表現感覺的相互感應,傳達“感覺移借”,使對“通感”的表現、追求,成為壹些象征主義文學的風格標誌。他們重主觀幻覺、重想象和暗示,輕客觀對象、輕寫實、輕條理化,所以塑造的形象往往撲朔迷離,平庸瑣碎。但也有些詩歌作品形象鮮明,富有音樂性;有些含蓄巧妙,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在戲劇和造型藝術領域的象征主義,壹般註重虛擬、象征和幻想的神秘效果,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和拼湊性,形式主義傾向明顯,如比利時的梅特林克、 法國的沙旺、傑尼、萊東,法國的施圖克等人的創作。後期象征主義在文學上的代表主要有葉芝、 龐德、艾略特、裏爾克、蒙塔萊等。以反傳統的面目出現的象征主義,在題材範圍、表現手法、藝術技巧等方面所體現的壹定的開拓意義,還是應該予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