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老幹媽為何跌落神壇

##老幹媽為何跌落神壇

老幹媽作為昔日的辣醬霸主,曾經無處不在的存在,只要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有它,它是辣醬界的傳奇!然而,在盛名之下,老幹媽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號稱國貨之光,民族第壹品牌的老幹媽,正在逐步跌落神壇。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幹媽跌下神壇,出現營收直線下滑的局面?

老幹媽為何跌落神壇究竟是怎麼壹回事,跟隨我壹起看看吧。

幹飯神器“老幹媽”為什麼不香了?

近日,老幹媽營收下滑超過十億,讓老幹媽再次引發社會關註。

說起老幹媽,應該沒有人陌生吧,作為曾經的幹飯神器,不管是菜蘸著吃,還是直接拌飯,都非常美味,特別下飯。

還記得我以前,不想炒菜,每次都煮白米飯,用老幹媽下飯吃,每次都吃得很開心。

自從陶華碧兒子上位後,為了創新,修改辣椒原材料,導致現在的老幹媽缺少以前的香味,味道也不壹樣。

辣椒原材料的不壹樣,雖然並不是讓老幹媽變得難吃了,但卻沒有以前那麼美味了。

陶華碧在時,采用的是貴州的辣椒。而陶華碧的兒子為了創新,或者說降低成本,將貴州的辣椒換成了河南的辣椒,但是河南的辣椒少了壹些香氣,導致做出來的老幹媽味道大不如從前。

老幹媽味道的下降,再加上現在各種網紅產品的沖擊,燒椒醬、彩椒醬等等。

這就導致了老幹媽銷量斷崖式的下跌,如果繼續下去,不做改變,老幹媽的未來將會如何呢?

老幹媽為何跌落神壇?

老幹媽作為昔日的辣醬霸主,曾經無處不在的存在,只要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有它,它是辣醬界的傳奇!

然而,在盛名之下,老幹媽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號稱國貨之光,民族第壹品牌的老幹媽,正在逐步跌落神壇。

近日,油貴州省工商聯和貴州省企業聯合會聯合發布了“2022年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該榜單數據顯示2021年老幹媽以42.01億元的營收跌出前十,排名第11,而在2021年的榜單中,老幹媽排名第六,營收是54.03億元,壹年內老幹媽營收下降了12億降幅達22.25%,跌至六年前的水平,這也是原已退休5年的陶華碧重出江湖的第三年,但老幹媽頹勢並沒有因為創始人的回歸而重現榮光。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幹媽跌下神壇,出現營收直線下滑的局面?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對於老幹媽來講這句話是壹個非常恰當的印證,讓老幹媽跌下神壇的恰恰正是自己。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產品品質保證上的肆意妄為

說起老幹媽,這是中國快消品市場的神話,不上市、不融資、不推廣、不打廣告,坐等在家門口,經銷商就來搶貨了,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之壹是產品品質。

過去老幹媽為了保持口感,壹直用主產地是遵義貴州辣椒,由於采取現貨現金的方式,因此對原材料要求很高,收購的原料均要按照要求進行分揀,辣椒梗要切掉,壹顆壹顆,好的原料成就了好品質的產品,讓競爭者難以企及,也讓老幹媽在品質方面壹騎絕塵脫穎而出。

而如今隨著2014年陶華碧退休,將公司交給大兒子李貴山與小兒子李妙行掌管。大兒子主外,負責銷售市場等工作,小兒子主內,負責生產。然而掌管生產大權的小兒子,新官上任第壹把火就燒到了自己家,開始自掘墳墓的騷操作。

壹是將生產辣椒醬的原料更換。因為原料價格的問題將過去只選用貴州辣椒改成了更加低廉的河南的辣椒,河南的辣椒雖然便宜,但是在辣度,含水量都遠遠不及原來的貴州辣椒;二是刪減了原有的醬料人工釀制工序,采用機器進行替代。看似不起眼、能讓利潤更高的改變,卻影響了老幹媽的口味和多年積累的口碑,也因為原材料與釀造工藝的變化,近兩年總有消費者抱怨,“味道不如從前”,“老幹媽真的變壞了?”“老幹媽現在的味道好像和很多年前不壹樣了”“味道不對”“我總感覺幾乎什麼都有”等差評越來越多。甚至有貴州本地人說,“老幹媽原材料以次充好,靠大量使用味精來提味。”

這壹行為與陶華碧時代產品為王的原則背道而馳,引發了老幹媽史上最嚴重的口碑危機。在消費者消費越來越挑剔的今天,在產品為王的時代,產品品質永遠是第壹位的,缺乏品質保證的產品被消費者嫌棄是遲早的事,雖然隨著陶華碧的回歸,企業進行了調整,遏制住了公司業績的下跌勢頭,但是,已經錯失的東西畢竟難以再回來。

二、背棄初衷的多元化發展

很多國外知名的奢侈品品牌,之所以能夠在百年的時間裏保持基業長青,其關鍵的原因就是堅持在主業上深耕的發展思路,而老幹媽似乎並沒有堅持下去。

過去秉承“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大飯”的原則,老幹媽在經營上始終堅持“四不原則”——“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曾經的老幹媽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也曾堅持選用地道的貴州辣椒,為了保證產品的特性工廠也只在貴州開,堅持不在外地建設分廠的發展思路,因為擔心工廠開到其他地方,老幹媽的質量與口味會受影,這些在發展初期的初衷,意味著在老幹媽主業發展方向上的堅守和匠心精神,不冒進,踏踏實實專註做好壹件事情,老幹媽終於成為了全球人心中的“老幹媽”。

隨著家族管理權的改變,發展的思路被再次跑偏。和很多短視的企業壹樣,面對利潤率更高行業的誘惑,難以把持,最終,陶華碧的長子沈迷資本,前後***參股過14家企業,認繳金額超2億元,投資足跡從雲貴高原走向華東地區,其中投資的地產項目,借用老幹媽的名義在昆明投資爛尾樓,最終,“雲潤天陽”等幾個地產項目不斷的爆出質量問題和爛尾現象,還因為壹房兩賣被告上法庭,帶動了很多人找老幹媽,對企業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試想,壹個沈迷於資本的企業,壹個癡迷於賺快錢的負責人,尤其還是負責企業銷售的負責人,又會拿出多少精力和心思在產品方面呢?

三、新品開發上難以擺脫品牌的桎梏

所謂成也品牌,敗也品牌。

老幹媽作為壹個知名品牌,二十年的品牌積累根深蒂固,其品牌形象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就是辣椒醬,提起老幹媽消費者首先想到就是辣椒醬,沒有其他。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老幹媽也曾經嘗試推出壹系列新產品,擴展企業的產品線,需求企業新的增長點,例如開發的新產品番茄辣椒醬、香辣菜、火鍋底料、豆腐乳等,但這些所謂的新產品確並沒有給老幹媽帶來預期的受益,究其原因在於:

第壹、這些新產品比起老幹媽的傳統產品豆豉辣醬,仍然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賣點。新產品沒有創新只是市場上的跟隨產品,比起榨菜、香辣菜領域的老品牌涪陵榨菜、飯掃光,以及豆腐乳領域的王致和、火鍋領域的海底撈、呷哺呷哺、草原紅太陽等等品牌存在著巨大的品牌差異,老幹媽推出的新產品並未占據消費心智,在提到老幹媽時,消費者的第壹反應仍然是辣醬。

第二、新產品在包裝設計風格難以擺脫品牌的桎梏。整個新產品的包裝依然延續老幹媽產品壹貫的包裝風格,雖然能夠凸顯出老幹媽的產品品牌形象,但是卻無法讓新產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新產品難以擺脫老幹媽品牌的巨大光環的影響,也就意味著難以在市場上存活。

第三、沒有創新的產品,就沒有靈魂。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在消費個性化的時代,消費者總是喜“新”厭“舊”,更是好“色”之徒和負 “心”人,他們希望看到的是與眾不同和新鮮感,而不是簡單地“拷貝”或者“復制”,新產品沒有創新,就意味著沒有靈魂,這樣的新產品翻車也就不奇怪了。

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如何迎合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如何擺脫品牌依賴和新品開發創新上,老幹媽任重道遠。

四、群狼環伺,新玩家不斷入場

“老幹媽在辣醬領域絕對是行業領先的霸主地位,市場份額和利潤的領先是毋庸置疑的。”專業人士這樣分析。但是,老幹媽的行業霸主地位也正在受到威脅,辣醬市場被新、老品牌進壹步蠶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辣醬產品藍皮書》(簡稱“《藍皮書》”)數據,從2010年到2019年中國辣醬產量增長了八成,2019年壹年產量就達到576萬噸左右,消費量約為528萬噸。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調味醬市場規模達400億,其中辣醬占八成;且整個辣醬行業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7%以上。到2020年底,中國辣醬市場可達到400億元,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蛋糕巨大,也引得新老品牌、跨界者蜂擁而至下場角逐。

其中,老品牌李錦記和辣妹子緊隨老幹媽其後,虎視眈眈威脅著老幹媽的市場地位,海天辣醬則憑借著自有渠道再迅速崛起,與此同時新玩家開始入場。

2014年,四川飯掃光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飯掃光”)贏來A輪融資。

2016年初,明星林依輪創立辣醬品牌“飯爺”上線京東、天貓、淘寶等平臺。與此同時相聲演員嶽雲鵬和網絡名人李子柒都開始制作辣醬。

虎邦辣醬則通過與餓了麼、美團捆綁的方式,開始占領外賣高地。

2020年8月主打香菇醬的仲景食品,也在辣醬領域發力,推出的“辣辣隊”新鮮辣醬。

2020年9月以“阿香婆”辣醬著稱的西安太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新引入股東元氣森林。

越來越多的網絡名人的新品牌,正在跨界,依托互聯網和自媒體,新品牌們另辟蹊徑,通過線上渠道發力,紛紛找到了突破口,並通過新穎的營銷方式俘獲了年輕人的胃和心。

這些新品牌應運而生,對口味單壹的老幹媽形成巨大威脅,這些品牌都想做出第二個“老幹媽”,成為第二個“陶華碧”,讓老幹媽在市場上的競爭中疲於周旋,市場空間不斷被蠶食。

眾多品牌的圍剿下,如今老幹媽也就沒有以前那麼“香”了。

五、觸碰互聯網難掩發展疲態

時代拋棄壹個人,速度能有多快?壹眨眼的功夫,對於壹個企業而言同樣如此。

在傳統渠道時代的賣場、連鎖超市和零售渠道占據著主導地位。老幹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正是得益於對這些渠道深耕細作,憑借渠道優勢和產品口碑,老幹媽壹直在辣醬行業穩坐龍頭的寶座,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電商的發展,屬於老幹媽的線下銷售時代早已過去,線上銷售成為了新的銷售渠道,年輕人也成為了新興的和不容小覷的消費群體。

為迎合互聯網浪潮和新的消費方式,取悅年輕人的新口味,老幹媽也開始了壹系列的“觸網”行動。

在渠道拓展中,實現了線上線下齊步走的策略。2018年,老幹媽天貓旗艦店正式營業,邁出線上化第壹步。

同年,印有老幹媽logo的時尚衛衣在紐約時裝周亮相,老幹媽迎來了品牌年輕化的首度嘗試,隨即,老幹媽又與《男人裝》玩起了跨界,推出“定制禮盒”、“定制手提袋”等潮流單品。

2019年,鬼畜視頻正興起,在熒屏面前沈寂已久的老幹媽,憑借壹則“擰開幹媽”的鬼畜廣告引發網友關註,壹時間還登上了微博熱議話題榜。

2018年情人節,老幹媽官方旗艦店與淘寶上線“購物車相親”活動,推出“1314瓶限量款”,這些限量款每瓶瓶蓋上都印有“戀愛金句”。

最近,陶華碧出現在Tik Tok直播演播室……。

這些努力,雖然讓老幹媽獲得了短暫的熱度,但是,如今,這不再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時代,所謂壹步慢步步慢,傳統品牌只要打個盹,新品牌就會來填,尤其是對於這些更懂新營銷的新品牌來講更是如此。

從最終的結果是,就算老幹媽再來,也很難力挽狂瀾,也難掩老幹媽發展的疲態。

六、負面消息層出不窮拖累品牌

品牌越大,責任越大。

除了前面將產品中的原有生產辣醬原料12元壹斤的貴州辣椒,換成了7元壹斤的河南辣椒的負面消息,以及投資地產“壹房二賣”等負面消息讓老幹媽的品牌形象受損外。

曾經,在幹飯人眼裏宛若女神般存在的老幹媽,在質量問題上的投訴屢見不鮮。有過期仍在售賣的、有吃出鐵圈圈的、有吃出小木塊的、有吃出小石子的、還有吃出玻璃渣的甚至有吃出蟑螂的事件……;

與此同時食品質量方面的投訴之外,近年老幹媽還因辣椒廠油煙廢水汙染等問題,累計被投訴了20余次,並被中央第三批環保督察點名受罰。

2018年的網友熱議騰訊廣告烏龍案事件,雖是“逗鵝冤”,但也無疑為老幹媽增加了負面消息。

2019年5月,老幹媽爆出了配方泄露的事件。

2019年9月,老幹媽再度發生了火災,導致1/3的產能受損。兩次失火事故總計給“老幹媽”損失了近壹億元。

壹系列負面消息被披露和上熱搜,對於被譽為國民辣醬的老幹媽來講都是壹次對品牌的降維打擊,打擊的不僅是企業的品牌,也在打擊著消費者的信心。

最後

從老幹媽目前的發展現狀,其實也折射出老品牌在發展中觸碰到的無奈,面對新時代的挑戰,面對產品、品牌和渠道老化的問題,作為壹個老品牌如何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煥發生機,如何在新的形式下涅槃重生,是當下老品牌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對於老幹媽來講,面對諸多的問題,老幹媽需要在產品品質保障、創新營銷手段、探索新興渠道、新媒體傳播等層面形成完善的體系,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