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導彈靠什麽導航
朝鮮的導彈靠慣性導航系統、GPS導航系統、星載激光導航系統等導航。
朝鮮自二戰後獨立以來堅持以“主體思想”為指導的獨立自主的國防戰略,很早就開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研究。2017年11月29日,朝鮮宣布成功試射了新開發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朝鮮在飛彈控制技術上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成功研發出壹系列先進的飛彈控制系統,包括慣性導航系統、GPS導航系統、星載激光導航系統等。
這些系統可有效提高飛彈的射程和精度,並使飛彈能夠在復雜的氣象條件下準確命中目標,而且也能在目標是移動的前提下,精準地擊中目標。
朝鮮導彈的技術起源
1962年到1963年,朝鮮接收了來自蘇聯的薩姆2地空導彈,首次接觸到液體導彈技術。隨後不久,朝鮮又接觸到蘇聯V-1、V-2彈道導彈和蛙式(FROG)無控火箭彈技術。尤其是1965年到1967年從蘇聯獲得的數十枚蛙式火箭和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等相關裝備,使得朝鮮對彈道導彈的基礎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液體推進劑等相關技術有了充分了解。
1968年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Pueblo)被朝鮮俘獲,引發了朝鮮半島危機。在朝鮮全國戰時動員和蘇聯遠東軍區演習示威的壓力下,最終美國承認入侵朝鮮領海,朝鮮遣返了美國船員。這壹事件對朝鮮堅定決心進行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研制起了很大作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發展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已經成為朝鮮的基本國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朝鮮彈道導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