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如何看待蒙古史?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博物館,在看似千奇百怪種類繁多的展品背後,實際上都有壹個相同的目的,即向參觀者證明自己國家民族的正統性與唯壹性,蒙古國家博物館也不例外。蒙古國家博物館展廳的歷史排序,無疑是想告訴參觀者,蒙古國是自古以來中亞各個帝國的合法繼承者,歷史上各個帝國的統治者或是蒙古人的直接祖先,或與蒙古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千多年來,中亞的居住者、建國者與統治者的後代,便是現在的蒙古人。蒙古國家博物館告訴人們的,並不只是蒙古人對國家正統的申述,還有他們對外來統治者的態度。滿族或者中國,在這裏被當成壹個侵略者的角色,用來批判。
突厥王朝的展廳,是蒙古與代表土耳其政府的土耳其國際合作機構***建的,因為突厥帝國創立者的後裔就是現在的土耳其人。蒙古人能坦然面對古代突厥人的統治,卻無法坦然面對滿族或者中國人的統治。
照理說,從1636年清軍入關前征服內蒙開始算起,到1911年清朝滅亡,有清壹代對外蒙古統治將近300年,比起後來蘇聯70年的間接“統治”要長出很多。但如果妳到蒙古國家博物館就會發現,300年歷史的第五展廳“滿族統治下的蒙古”,不及“***產主義時期蒙古”展廳的三分之壹,是10個展廳中空間最小的。
第五展廳展品的內容只突出兩個主題:軍事與刑具。前者強調清朝對蒙古的軍事征服;後者用圖片加實物刑具的方式,刻意突出滿族統治的殘酷、黑暗。實際上稍對蒙古歷史了解的人,只要做壹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看出蒙古國家博物館陳述立場的偏頗。
1921年蘇聯控制蒙古以後,沒收佛教寺院的財產,摧毀廟宇,逮捕喇嘛,基本上毀滅了藏傳佛教。在1932年蒙古出現反抗蘇聯的行動後,蘇聯當局開始在蒙古進行清洗迫害。從1933~1953年,有36000人死亡或失蹤,而當時的蒙古只有73萬人。短短20年間,這個國家將近5%的人非正常死亡。在文化上,蒙古遭受了與越南同樣的命運,傳統蒙文被改為俄羅斯式的斯拉夫文字,隔斷了他們自身文化的傳承。
以上數據都來自蒙古國家博物館,對比便知,第五展廳描述清朝對蒙古的殘暴統治,只是大而空的宏觀論述,缺少歷史證據的支撐,卻幾乎占到整個第五展廳的三分之壹;而蘇聯統治下對蒙古貨真價實的殘暴統治,卻隱藏在***產主義時期蒙古工業化大生產的成就展品中,被輕描淡寫般帶過。這分明是用政治來解釋歷史,用當下來詮釋過去,印證了克羅齊那句“壹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名言。
在第七展廳“革命前夜”裏,有壹段描寫更是赤裸裸地表現了蒙古人對中國商人的憤恨,現照錄如下:“中國商人充斥鄉間,從牧民手中以低價收購皮革、羊毛、駱駝毛等商品,再將這些商品高價賣出,迫使蒙古人負債累累,由於牧民不能讀懂中國商人的賬本,中國人因此很容易耍花招,蒙古人經常反抗他們的壓迫。”
蒙古國家博物館在這段文字旁,別有用心地配上了壹幅沒有具體出處的圖片,上面是壹個帶著鐐銬正在受刑的蒙古人,暗示中國人對蒙古的殘暴統治。在這裏,滿族人的官府與漢人的商人都是被當作中國人來看待的。
1911年辛亥革命後,外蒙古宣布自治,八世呼圖克圖出任皇帝。1919年,北洋政府派徐樹錚將軍入蒙,解散自治政府,外蒙古重歸中國。“蒙古如此之少的人無法與中國人抗衡,先後向俄、日、英、法、美求救,但均遭拒絕。”蒙古國家博物館回憶這段歷史時這樣記錄到。
在蒙古國家博物館的描述裏,從沒有“分裂”這樣的詞匯,他們形容北洋政府的軍隊時用到的詞匯是“入侵。”其中壹幅北洋軍在廣場閱兵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兵士們看上去趾高氣昂,旁邊的英文圖說是:中國政府撤銷蒙古自治的壹個慶典。
這是該展廳極少有英文圖說的壹幅照片。這頗讓人奇怪,與其他展館相比,這個展館的英文解說少的可憐,只有在涉及“中國軍隊侵略”的內容上,才會出現英文圖說。我因此懷疑是有些歷史蒙古人不想讓外國遊客知道。
其中壹幅1919年徐樹錚與蒙古王公貴族的合影或許可以印證我的想法。照片中立者為徐樹錚與蒙古貴族,右側與後立者為北洋諸將,背後是各國國旗。這至少表明,當時徐的介入與取消蒙古自治,是得到部分蒙古上層與國際支持的,這或許頗讓現在的蒙古人感到難堪,因此英文介紹便被隱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