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堵車原因是什麽?(領導出門,警察堵路除外)
車流量大增是根本原因
設計之禍
限流卡口、以罰代管據河北省交通系統內部人士透露,京張高速原來設計是雙向六車道,但最終壓縮為雙向四車道。對該說法,相關公司予以否認 京藏高速張家口段又名京張高速,張家口市交通局的壹份報告顯示,2005年開始,京張高速京冀交界處就已基本處於常年半癱瘓狀態。堵車最嚴重時,從京冀交界壹直堵到張家口西,長達130多公裏,受堵車輛3萬輛,滯留人員近10萬人,持續時間最長達34天。 隨著擁堵的持續,壹種關於京張高速設計存在缺陷的質疑,也在交通系統內部流傳著。 據河北省交通系統內部人士透露,當初京張高速是規劃設計雙向六車道,但是由於投資方華能集團以資金緊張為由,調整了設計方案,將京張高速壓縮為雙向四車道,盡管當時河北省交通廳曾爭取維持原有方案,但未能奏效。
人為致堵
北京市政協委員廖理純認為,河北將過境運煤車輛截留,在境內公路行駛接受罰款,從而為當地創收。但該說法遭到相關部門駁斥 河北懷來縣的東花園收費站,從這裏直行就是原八達嶺高速,另壹條路是連接北京的110國道。
北京市政協委員廖理純認為,東花園收費站之前的分道口,作為京藏高速中的壹個堵點,是整條京藏高速擁堵的癥結。 廖理純說,該分道口設置了單道放行的路卡,由於大車轉向困難,導致該處車流速度極慢。他說,過了這個人為設置的咽喉之後,京藏高速北京段壹馬平川。 廖理純認為,這種擁堵是當地有意造成的,目的是將過境運煤車輛截留,在境內公路行駛接受罰款,從而為當地創收。 為了證明京藏高速擁堵是人為造成,廖理純用京石高速的設計極限流量做了比較。他說,按照北京昌平交通支隊提供的數據,目前京藏高速的交通流量高峰日為1.7萬輛,而京藏高速設計的日極限流量是5.5萬輛。而相比之下,京石高速的日高峰流量為6萬到7萬輛,卻從未發生大規模堵車,“壹條實際流量僅為設計極限三分之壹的高速公路,為什麽會堵得這麽嚴重?說白了就是人為導致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長壹段時間以來,為減輕來自內蒙古方向的交通壓力,河北、北京分別在京藏高速220公裏處、97公裏處等地段設置了對進京大貨車的限流卡口,壹旦轄區內發生交通擁堵,就限制車輛入境。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因北京境內車輛行駛緩慢而推延至河北境內的交通擁堵,因河北境內的車輛行駛緩慢而推延至內蒙古境內的交通擁堵。
作為“應對之策”,今年下半年以來,內蒙古方面也在與河北交界的路段設置卡口,限制前來運煤的車輛入境,於是京藏高速的擁堵現象“此起彼伏”。
壹些貨車司機告訴記者,京藏高速內蒙古、河北、北京各地都設置了治超點。司機李海全說,凡是進入京藏高速收費站,大貨車都要進行稱重,除此之外壹路上還有很多治超點,每到壹個站點,都要停車、稱重、罰款,造成車輛擁堵。運煤車輛超載,治超點就罰款,給票的罰200至300元,不給票的罰50至100元,交了罰款,超載車輛就可以繼續行駛。
此外,高速公路分省收費,每到壹個收費站,排隊交費也引起擁堵。“就不能在入口處領卡,在出口處交錢,高速公路費和超載罰款壹並交清,省得中途堵路?”李海全說。
記者調查發現,堵在京藏高速路上的幾乎全是貨運大卡車。大榆樹路口值班交警郝誌雷說:“95%以上都是運煤車,小轎車與長途客運車均已繞行。”
為什麽煤車不繞行?從鄂爾多斯拉煤到山東的司機張鵬林告訴記者,不走京藏高速,貨車只能繞行山西大同,經集豐高速、得大高速、宣大高速,最後還得回到京藏高速,到張家口後壹樣擁堵,繞行要多走200多公裏,交更多的高速公路費和超載罰款。
據司機反映,山西境內罰款太多,在壹些國道,甚至衛生防疫部門也設卡攔車罰款。另外,繞行也得經過大同煤檢站,壹些從包頭、烏海等地運出的煤,都是小煤窯私挖盜采的,每噸煤要交5元的“煤炭基金”。如果將這些費用加在壹起,可能會賠錢,“再怎麽堵車走京藏高速還是最經濟劃算的路線”。
4日17時,記者從北京、河北、內蒙古三地交管部門指揮中心了解到,由於三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入京方向的限流卡口3日9時起全部放開,持續9天的京藏高速第二輪擁堵基本化解,除了內蒙古與河北交界地段因車行緩慢滯留了約8公裏車隊外,其余各段通行正常。
4日,來自公安部的最新消息稱:公安部已協調北京、河北、內蒙古三省區市成立了京藏高速公路疏堵保暢指揮部,以加強省際聯動,為今後道路暢通打下基礎
高速禁行、大修施工
京藏高速公路是北京西北方向唯壹的高速公路進京通道,在北京段原為八達嶺高速,由於設計缺陷,55公裏至50公裏處因彎道連續下坡,載重汽車容易發生事故,被稱為“死亡之谷”。這段路連接八達嶺長城和十三陵風景區,中外遊客眾多,經專家論證改為旅遊專線,晝夜禁行4噸以上貨車。
這樣壹來,京藏高速上的貨車在張家口被分流到京新高速。同時,西北方向丹拉、宣大、京張高速進京的貨車在張家口匯集到京新高速,在延慶縣大榆樹路口與110國道上的貨車再次匯集,轉入單向兩車道的京新高速山區段,形成典型的“漏鬥式”路網。
“西北方向的4條高速按八車道計算,平均車速可達50至60公裏,到了這裏,縮為兩車道,且為山路,大型載重汽車時速不到20公裏,怎麽可能不堵車?”延慶交通大隊政委席維真說。
此外,京藏高速公路內蒙古烏蘭察布段和京新高速北京山區段坡多、彎多,大型貨車容易因剎車失效發生事故或故障,幾分鐘內就形成擁堵,因缺少應急出口,民警需徒步至現場處置。
“耽誤壹小時,京藏高速就有300輛大貨車滯留,排成兩列有3公裏長!”昌平交通支隊馬池口大隊大隊長魏連福說。“如不涉及人員傷亡和拖移車輛,每起處置時間大約1小時,遇有大型貨車事故需要清障拖車,處置時間壹般要3個小時,最長達五六個小時。”
由於超載或重載貨車的碾壓,京藏高速北京、內蒙古路段病害嚴重,不得不進行大修,反過來又加劇了擁堵。今年7月,通車僅兩年的京新高速北京山區路段出現明顯大坑、松散、車轍等病害,影響行車安全,使貨車通過量每天減少了1000輛左右。
8月19日,北京市公路管理部門決定對京新高速半幅封閉大修施工,僅留壹條車道放行。盡管事前北京交管部門已通知河北、內蒙古引導車輛分流,但這次修路還是引起了京藏高速“大擁堵”。
車多路少、缺乏規劃
京藏高速是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大型貨車進京的要道,也是內蒙古煤炭輸出的大動脈,連接全國最大的煤炭生產與輸出基地鄂爾多斯市,每天來自10多個省區市的大型運煤車輛行駛在這條路上。
“長期堵車的基礎性原因在於車多路少,道路資源匱乏,煤炭運量劇增,鐵路、公路規劃建設滯後”。這是北京、河北、內蒙古三地交管部門的看法。
內蒙古交警總隊統計,京藏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市至內蒙古、河北地段雙幅四車道最大通行能力為每天2.08萬輛,目前實際流量雙幅已達到每天7.1萬輛,超出三倍多,擁堵高峰時滯留車輛綿延百余公裏。
另據河北省統計,今年3月以來,經張家口地區道路日均進京貨車大約為8700輛,而張家口地區進京3條道路,日均正常通行能力僅為7750輛,擁堵高峰時每天滯留車輛大約4700輛。
北京方向,京新高速公路進京交通流量達1.4萬輛至1.5萬輛,與去年同比增加130%,但實際最大通行能力只有1萬輛,遠遠超過道路設計通行能力,擁堵高峰時車輛排隊超過20公裏。
內蒙古高等級公路建設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高團山認為,京藏高速的擁堵,暴露了路網規劃和配套方面的問題。公路規劃沒有對車流量進行充分預測,也沒有針對車流量達到設計極限時的預備處理方案,而周邊路網不配套,使得擁堵出現後難以緩解。
內蒙古電力公司總經理張福生等人認為,如果內蒙古向全國大量供煤的情形不變,京藏高速擁堵狀況難以根本緩解。內蒙古呼和浩特鐵路局僅能滿足約35%的裝車需求,大量煤炭運輸只能通過公路,應統籌考慮內蒙古的煤炭產出總量、鐵路外運量、公路外運量、就地發電或轉化成煤化工產品,以及電、煤制油產品等向全國其他地區的輸送。
解決辦法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調研後表示,要促進建設新的通道,盡快修建國道110輔線,支持河北盡快修好張涿線,解決擁堵。專家表示,京藏高速不存設計缺陷,大型運煤車是致堵原因,可考慮開通運煤專線。
“京藏高速在設計上並不存在缺陷。”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壹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擁堵原因首先在於,京冀內蒙古三地對京藏高速屬地段的交通管理缺乏統壹機制,各自為政導致管理混亂;其次,作為高速公路交通的實際管理者,高速公路交警與掌握高速公路原始信息的交通系統缺乏互動機制;最重要的是,作為京西北交通主幹道,京藏高速承擔了太多的貨運壓力,暴露出這條狹長走廊運輸方式單壹的弊端。 這名專家說,針對此次京藏高速大堵車的問題,交通部與北京市相關單位已經著手實地考察,不排除會建立三地聯動的長效機制,而開辟新的貨運通道,讓內蒙古煤晉煤更順暢流通,也已經提上日程。 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溫慧敏也將擁堵的癥結指向了貨運方式的單壹。溫慧敏說,京藏高速擁堵的直接原因,是大型運煤貨車占用了高速公路資源,解決這壹難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開辟壹條運煤的鐵路專線,將原本不應該由京藏高速承擔的壓力分流。她認為,鐵路運輸的成本遠低於公路運輸,這也讓開辟這條鐵路專線在理論上存在可能。 而據了解,目前,河北省已確實在尋找壹條新的通道,為擁堵在京藏高速上的煤車分流。 8月26日,在張家口區域高速公路疏堵保暢工作調度會上,河北省交通廳副廳長楊國華表示,要加快張石高速公路張保界至淶源段工程建設進度,爭取早日通車,同時,有效銜接壹般國省幹線,使車輛在張石高速公路淶源站能上能下,通行順暢。 日前,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對京藏高速堵車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時表示,要促進建設新的通道,結合“十二五”規劃,積極建設壹條科學、合理的通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積極支持北京和河北修建道路,盡快修建25公裏的國道110輔線,積極支持河北省盡快修好150公裏的張涿線,在壹定程度上盡快緩解擁堵。 李盛霖還表示,考慮到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特殊性,交通運輸部正準備向國務院寫報告,科學論證,統籌考慮,尋求壹個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