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硬核科技力量背後:科技向善,學以致用
這幾天,河南的暴雨災害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全國多地齊心協力星夜馳援,各種高 科技 裝備也投入到搶險救災中。
高 科技 救援,見證了中國 科技 力量。
翼龍無人機
這幾天,這樣壹條短信在網上傳播:“翼龍無人機抵達妳鎮上空…公網恢復時間只有五小時,請盡快報告情況、聯系家人。”
據了解,翼龍無人機系統是航空工業為應急管理部打造的應急通信,可定向恢復50平方公裏的移動公網通信, 建立覆蓋15000平方公裏的音視頻通信網絡 。
航程遠、留空時間長、承載能力大、環境適應性強,即使在“斷路、斷電、斷網”等極端災害條件下,也能完成災害現場探查和緊急網絡信號覆蓋。
翼龍無人機真正做到了“ 超長待機、超大航程,祖國需要,我們就到! ”
海豚1號救生機器人
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它體積小、重量輕,作為壹款遠程遙控操作的智能化設備,它的救援能力不容小覷。
海豚1號長1.15米,寬83厘米。別看它自重只有13kg,卻能夠承受 200kg的重量,約等於2-3個成年人 。機器上設有把手、繩索,使被救者能夠抓扶搭載,並能夠在風浪中固定身形。
救生機器人可快速、精準航行至落水人員身邊,將其拖拽到安全區域, 全過程救援人員無須下水 ,只要在岸邊或船上遙控施救,避免了救生人員因各種因素導致的意外傷亡。
“龍吸水”排澇車
“龍吸水”的吸水能力有多強?
假設壹個遊泳池的水是50立方米,壹臺“龍吸水”在 1小時可以抽幹100個遊泳池 ,即每小時排5000立方米。
架設“龍吸水”只需要3個人,10分鐘內即可架設完畢,因此其有較強的機動性,且抽出的水可以泵送到幾百米外的區域。
類似的工具還有機器人水泵,最近石家莊應對強降雨就利用它完成城市排水。
高分三號、高分六號衛星
汛情發生後,中國航天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立即啟動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及時安排高分三號衛星、高分六號衛星對災區進行觀測。
截至7月21日,已安排衛星成像2次,獲取災區有效數據3景,***享 歷史 數據3景,第壹時間提供給應急管理部、水利部、自然資源部等8家單位。
後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將根據災情和相關部門需求科學安排衛星進行成像,為洪澇監測和災後評估提供強有力支持。
互聯網互助平臺
從7月20 日上午開始,微博熱搜壹半以上為河南暴雨相關話題,1500多條求助信息通過微博發出。4小時內,#河南暴雨互助#的話題閱讀量近50億。
7月20日晚,各互聯網旗下產品上線暴雨求助通道,用戶可以在其中填寫求助信息,獲得相關部門的救援。
高德地圖還啟用了積水地圖,在河南當地的用戶,只要點擊地圖上的積水圖標,就可以進入互助通道,查詢救援電話、尋找附近的避難所信息、或是發布求助信息等等。
《待救援人員信息》,這是民間救援組織在騰訊文檔上進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線表格。截止目前,它已有250多萬次訪問量,創下了產品單個文檔的訪問量紀錄。
她召集自己的同學、同事,組建“河南暴雨遠程救援小分隊”,創建了這份救命文檔。
上財校訓是“ 厚德博學,經濟匡時 ”,Manto把母校的校訓完美地落到了實處。
在壹次采訪中,Manto說:“作為青年,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災難面前,用所學所長,從手工搜集信息到編程處理,學以致用的感覺很好 !”
我們每個人也都想像Manto同學壹樣,國家有難時 想幫壹下忙 ,但是,我們 必須有能力幫上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