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豫劇板胡常識

豫劇板胡常識

1.如何使用豫劇板胡下把

談點豫劇板胡演奏速成法 筆者從事豫劇板胡演奏,投師在著名板胡大師、板胡教育家、板胡演奏家張壹千老師門下,在原河南省戲曲學校專業修練五年,根據自己從事劇團樂隊伴奏工作的經驗,加上近三十年的板胡教學、觀察學生們演奏水平的提高過程,關於怎樣能夠把板胡演奏水平科學有效的迅速修練出來,讓初學者少走點彎路,談點粗淺的看法,僅供板胡愛好者及各界同仁豫劇音樂愛好者和戲迷朋友們參考。

練琴前的準備 豫劇板胡在樂隊中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在這裏我就不再過多累贅。 同壹個樂隊,不同水平的演奏員演奏這把主弦,其整個樂隊的演奏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再說板胡它是弦樂家庭中的壹名成員,它的音準問題是每壹個板胡演奏者首要解決的問題,它要比鍵盤等其它樂器的難度大的多,因此要求板胡演奏者,壹定規範有效的進行基礎練習,養成良好正確的演奏習慣,早日成為壹位水平高業務精的板胡演奏員。

在這方面應該首先做好以下幾點; · 1。定弦:在開始觸弦練琴之前,壹定先把板胡內外弦的純四度關系調準確,壹般外弦定“C”音和內弦定“G”音,呈純四度關系,初學者可以借助電子校音器把外弦“C”音和內弦“G”音調正確,電子校音器非常科學,自己聽音不好的話,只要看到校音器儀表的指示針照準中間位置“▼”既可,同時儀表上的背景燈光由紅變綠,這說明四度關系已調正確,內外弦已成為協合的純四度關系了。

2。 正確配戴指帽: 現在板胡壹般都是使用金屬弦,左手指必須配戴尼龍指帽或金屬指帽,最好是尼龍指帽內再套上金屬指帽,這種指帽外層含有韌性,內層又具有硬性和份量,使其左手指觸弦既避免產生硬對硬的金屬聲,又能使指帽有力的按在琴弦上。

另外,由於手指的形狀並非圓形,而呈扁形或橢圓形,要想使指帽牢固戴在手指不脫落,壹定把指帽修理成符合指頭形狀,這樣手指與指帽內接觸面較多,比較牢固不易脫落,當然這樣的指帽市面上很少能買到,即使買得到也不壹定符合妳的左手指形,因此必須根據自己的指形大小,進行定做加工而成。 指帽壹定戴在超出指蓋約有3-5mm處為最佳,若再往裏處戴影響手指的靈活性,再往外戴易脫落觸弦用力不好,這壹點非常重要,否則對以後操琴練功是壹個很大障礙。

空弦的練習 壹旦把琴弦調準成協合的純四度關系,左手又正確配戴合體的指帽,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練功了,首先要進行空弦練習,如何持弓拉好內外空弦,壹般要求,右手要平穩運弓,既右手大臂帶小臂,小臂帶手腕,手腕壹定要靈活地進行推拉弓練習,弓梢弓根力度壹定要均勻,推弓與拉弓變換運行時盡量不要有太明顯的換弓痕跡。 要全弓慢速練習,致使琴聲不出噪音為最佳。

往往壹般人不註意空弦的練習,甚至根本就不進行演奏空弦的練習。這是極其錯誤的,它是基礎的基礎,右手手腕是否靈活,運弓是否平穩,力度是否均勻,音色是否純凈,全弓演奏是否能養成習慣,全在空弦練習中形成。

這對以後很好的演奏戲曲唱段起到關鍵性作用。 左手觸弦的指型 再者就是左手手指開始觸弦練習,在這方面,左手食指壹定要通過電子效音器或在老師的輔導下,找準食指觸弦5 1的正確位置,初學者可以先在正確的位置處做個標記,(即:內弦5,外弦1)的位置。

只有左手食指按在準確位置固定不變,然後中指、無名指依次分開,並且相互間留有壹定距離,也就是說食指定位法。只有食指位置正確固定下來,其余手指才能以此為依據,依次擺開,同時食指、中指、無名指觸弦壹定使琴弦位於指帽中間,並且琴弦與指帽成“十”字型,萬萬不可上下頃斜,要經過練功習慣性的形成正確的“左手指觸弦指型”。

否則容易造成發音不準確。板胡的音準問題本來就難掌握,不像有的樂器有鍵有品,事前只要把音調準確,壹般不會出現太大問題,而弦樂類樂器的音準都是通過把位,指型及平時演奏經驗和腦海的音準概念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形成的。

可以這樣說,拉弦樂的十有九不準。只是音高的不準程度不同。

專家們的演奏雖然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是偏差是很少的,可以說讓妳聽覺壹般的人幾乎聽不出來。水平不高的人,由於開始練琴就不規範,加上習慣性的音準概念有偏差,所以演奏出來的音,有的好像墻頂貼,有的好相“水上飄”。

聽起來著實讓人感覺有點“頓刀殺人”的痛苦。 初學者壹定切記這壹點,壹旦稍不註意養成不良習慣,然後糾正就很難了。

說到這,可能會說那為什麽有些拉板胡的,左手指觸弦的指型並非這樣規範,手指頃斜的大有人在,食指、中指、無名指間距並沒有分開,可為什麽聽起來音準問題也不太明顯的差,這是怎麽回事,在這裏我可以告訴妳,以上所講這些左手指觸弦法,是經過板胡大師、板胡教育家、板胡演奏家,板胡改革家張壹千老師,左清義老師老壹代藝術家幾十年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壹套顛覆不破的真理,壹套科學先進並且行之有效的板胡修煉方法。 之所以個別同誌並非按其方法演奏音準問題不太明顯,那是相對而言,因為在慢速演奏的過程中,人的大腦可以對手指觸弦位置及時進行微調,再說壹般觀眾的聽覺還是有限的。

但是壹旦快速音樂。

2.豫劇板胡和樂隊合奏板胡有什麽區

豫劇板胡俗稱“瓢”,它是豫劇“文場”(管弦樂)之首,過去叫它“當家弦子”、“頭把弦”,現在也稱“主奏樂器”或“主弦”。

在解放前後很長壹個時期中,豫劇伴奏都沒有定腔定譜,整個文場音樂的起伏,都全靠板胡來帶領。托腔、保調的重任也靠它來完成,甚至壹些效果音響也由板胡承擔。

在業余的豫劇演唱活動中,往往壹把瓢就代表文場的全部樂器了(至今也還是如此)。隨著豫劇音樂的發展,樂器逐漸增多了,但板胡仍然是主弦。

豫劇板胡的音色高亢、強烈、明朗、清脆,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它與豫劇粗獷、豪邁、激昂、慷慨的音樂風格是相適應的。因此,在豫劇的音樂設計中,要特別註意它的主導作用。

普通板胡是梆子腔、亂彈腔各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曲藝伴奏,如蘭州鼓予、道情。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

因琴筒膠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歷史。 普通板胡音色明亮、高亢,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地方戲曲和說唱伴奏,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拉弦樂器。

幾百年來,板胡流行於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為多種地方戲曲和曲藝所吸收,在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萊蕪梆子、呂劇、晉劇、郿鄠、秦腔、蒲劇、蘭州鼓子和陜北道情等伴奏中,都占有主要地位,其中以陜西、甘肅和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現在,普通板胡已成為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和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獨奏樂器,並為歌劇、民族歌舞和聲樂伴奏。

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普通板胡又都善於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3.板胡是什麽

板胡又叫梆胡、秦胡、呼胡、大弦和瓢,它是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的。

它的琴筒稱“瓢”,呈半圓形,琴筒不蒙皮而改用薄木板,這也是它得名板胡的由來。板胡的發音高亢明亮、清脆悅耳,流行於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壹帶, 是評劇、豫劇、呂劇、蒲劇、河北梆子、秦腔、山東萊蕪梆子、陜北道情等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它們主要有四種形制,即:高音板胡、中音板胡、秦腔板胡和山西板胡。

高音板胡主要流行於河北壹帶,是河北梆子和評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所以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它的形制較小,發音高亢尖利;中音板胡主要用於河南梆子(豫劇)的伴奏,所以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琴筒較高音板胡略大,琴弦較粗,發音渾厚柔和;秦腔板胡又名呼胡,琴筒更大,琴 弦也更粗,發音要低沈壹些;山西板胡又叫晉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更大,琴弦也更粗,弓子不用竹竿而用竹板,發音厚實低沈,是山西梆子的主 要伴奏樂器。 除了各地方戲曲所用的板胡以外,還有用於民族管弦樂隊和獨奏的 板胡,它的琴筒和面板都較大,采用鋼絲弦,音色高亢而又柔美,音域較寬。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板胡的制作和演奏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使 板胡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族拉弦樂器。

4.豫劇領奏樂器由板胡代替“二弦”(小皮嗡)以來,出現了哪些著名琴

板胡取代“二弦”(小皮嗡)始於1933年。

但在邊遠山區的壹些地方則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後才予以更換。70多年中單是省內外公辦與民間的豫劇專業團體中拉過“瓢兒”的即達數千人。

其間,能享譽壹方且在演奏上具有較高造詣者,依據調查和群眾口碑相傳,當在百名以上。 要者如(依生年為序):陳金法(1883—1963)、張崇儒(1906—1989)、黃德山(1912—?)、馬清喜(1913—1980)、楊丙寅(1913—?)、李忠才(1917—1966)、王冠軍(1920—)、魯本修(1921—1984)、吳守忠(1923—)、王學禮(1924—)、蔡全興(1924—?)、趙世昌(1925—1988)、惠景林(1926—)、古德身(1927—)、劉福慶(1929—)、郭金山(1930—1989)、張廷貴(1933—2002)、蔣振昌(1933—)、劉純樸(1934—)、張壹千(1935—)、王學信(1936壹)、郝會成(1936—)、劉全友(1937—)、劉戊寅(1938-)、李樹喜(1938—)、郭平安(1938—)、任為民(1939—)、劉耕晨(1941—)、楊樹林(1942—)、高鈞(19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