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瓊的人物事件
2008年初,李慧瓊代表民建聯以九龍城區議會議員的身份去信區議會小組及立法會,要求將沙中線土瓜灣站由原來的土瓜灣道近九龍城碼頭與翔龍灣之位置遷往宋皇臺道交界,被指其在宋皇臺道附近的傲雲峰擁有物業,且為土瓜灣北選區的議員,有利益沖突之嫌。事件後來獲區議會內建制派、民協區議員及港鐵的支持,卻引起壹些南土瓜灣居民包括近九龍城碼頭壹帶的翔龍灣與偉恒昌新村的居民不滿,後更成立南土瓜灣關註組以爭取權益。李慧瓊又建議透過輕軌列車將前啟德機場用地的郵輪碼頭與規劃中之沙中線接軌。
李慧瓊曾被指與民建聯的經濟事務副發言人及援交問題項目負責人陳仲翔盜用援交少女之資料向外發布了《援交調查第三期》報告,卻被指原來是剽竊自關註性工作者權益組織的紫藤的20名援交少女之資料。紫藤直斥民建聯之行為可恥,並發表嚴正聲明指出“沒有與民建聯合作任何有關援交的調查,亦為民建聯欺騙公眾、向公眾作出不誠實公告的行為感到遺憾。”李慧瓊等民建聯成員指2009年6月開始展開合作關系,交流保護援交少女的看法;雙方立場不盡相同,但仍決定進壹步合作,如其後***同草擬文件予警方、與警方會面和出席論壇等。李慧瓊堅持不會就事件道歉,且反駁調查是民建聯跟紫藤合作調查所得,認為紫藤的“可恥論”為言過其實,並指對方的聲明措辭過份強烈,又反指從沒有表示不準引用有關資料。紫藤方面指無法接受有關解釋,重新申明對民建聯的可恥譴責維持不變。
2009年12月25日,有署名“762”的網民於上傳名為《我的師姐李慧瓊》的短片,指李慧瓊是香港科技大學首位成為立法會議員的畢業生,更指她為“科大之光”。
2010年1月,李慧瓊拒絕簽署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支持將瀕危物種藍鰭吞拿魚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其貿易以加強保育的聲明,其中的原因之壹竟是因為女兒愛吃日本菜,怕女兒會因為李慧瓊簽署公約而不喜歡。
2010年5月,李慧瓊於選區內張示英文橫額,原意是關懷少數族裔(Caring for ethnic minorities),但職員將橫額寫成“Caring for ethic minorities”,直譯為“關懷道德少數”。時事評論員林忌撰文影射李慧瓊,稱她其實是關懷民建聯這個“少數道德無恥”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