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戰場聯合監視機的系統構成
整個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主要由載機、機載設備和地面站系統組成。 E—8C“聯合星系統”的載機是老式波音707飛機。波音707是美國波音公司早期研制的四發遠程噴氣運輸機,1954年7月15日第壹架試驗機首次試飛,後來發展成民航客機,曾廣泛使用於美國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航線。
KC—135空中加油機也是在其試驗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至今仍為美國空軍所使用。除此以外,在波音707的基礎還改作了壹些其它特殊的專用飛機,如E—3A空中預警機和E—6空中通信機.這裏所介紹的“聯合星系統”載機也是由它改裝而成的。 機載系統主要有雷達設備、天線、高速處理器以及各種相關軟件等,其處理器的速度可達到每秒60億次。E—8C飛機的前礬身下部有壹個12米長的獨木舟形的雷達天線罩,裏面裝有壹付APY—3型相控陣雷達天線。APY—3雷達設備重1900公斤,其多個發射礬通過壹個組合的大功率放大器將能量饋送到天線,這樣做可增大雷達的探測距離,提高雷達系統的性能。該雷達天線可從飛機的任壹壹側對戰場進行監視,在平面方位采用電子掃描,掃描範圍可達到土60度;而在俯仰方向則采用機械掃描,可為“聯合星系統”(包括在該機上和在地面站的工作人員)提供目標數據和戰鬥控制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操作人員可向飛機、導彈或火炮發出指令,進行火力支援。據報道,由於E—8C飛機飛得遠,飛得高,續航時間又長,且雷達探測距離大,可達到250公裏,因此它可以在敵火力範圍之外活動。單架飛機飛行8小時,其覆蓋面積可達到10萬平方公裏左右。APY—3相控陣雷達系統有多種工作模式,其中廣域活動目標監視指示模式(WAS/MTI)是該雷達的基本工作模式。用這種模式,可對地面機動目標和直升機等慢速移動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通過信號分析處理,“聯合星系統”可區分出輪式和履帶式車輛的運動。通過對地面小範圍的監視可使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成像顯示更加清晰。不但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圖像,可用於對地面移動目標進行監視,並可為戰鬥部隊制定進攻計劃提供準確的信息。對於地面固定目標的監視,使用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固定目標指示模式(SAR/FTI),這種模式可獲得高分辨率的敵方陣地和地面固定目標的圖像和照片。如橋梁、港口、機場和靜止車輛,以及諸如“飛毛腿”等導彈的發射架等,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以很高的概率探測到,並獲得高清晰度圖像。
“聯合星系統”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全天候工作。對地面運動目標,除可進行探測、定位、分類、跟蹤和瞄準外,還可準確地判斷其運動方向和速度,從而了解其作戰行動的意圖。E—8C飛機既能在很寬的範圍內監視戰場情況,也能在壹個區域內進行搜索,還可應地面指揮員的請求對某個目標重點搜索或自動跟蹤選定的目標。 E—8C“聯合星系統”的另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地面站系統。“聯合星系統”的地面站為移動式的,是壹個可進行多種信息處理的中心。其信息和數據來自於“聯合星系統”載機指揮官戰術終端(CTT)、聯合戰術終端(JTT)和無人駕駛飛行器(UAV)傳輸的數據,同時通過局域網、有線網和無線網,向陸軍指揮、控制、通信與情報部門的節點分發情報,以通報戰場情況和目標數據。
第二代地面站,也稱之為普通地面站(CGS),屬於第二代情報與電子戰(IEW)系統。它可以將二次圖像及其它傳感器數據分發繪各戰術指揮官,使他們對戰場管理、情報和目標作戰,具有壹個全面的整體的認識。陸軍的普通地面站將對從E—8C飛機接收到的雷達圖像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再將分析結果分發、通報到所有旅以上單位。
名為地面站,實際上它可移動,不僅是地面和水面,而且包括空間。如普通地面站的設備,可裝在C—130、C—141、C—17、C壹5和CH壹47D、CH—53等在空中飛行的飛機或直升機上,也可以裝在水上航行的LACV—30和其它船只上,以及諸如LCU兩棲艦或陸地上的平板運輸車上,總之地面站的移動方式非常靈活。普通地面站***有6名操作人員,可壹天24小時運轉,不過每天約需要有1.5小時的系統預防性維修。
E—8C“聯合星系統”飛機上***有17個系統操作員和1個領航/自衛操作員,此外還有駕駛飛機的4名機組人員。每個工作臺都配備有先進的數字顯示處理礬和高分辨率彩色圖形監視器、鍵盤和通信終端,而處理機可迅速顯示與更新地圖、雷達數據及各種指示符號等。它是該系統的神經中樞,除控制雷達外,它還可對航空部隊和遠程導彈部隊進行有效指揮。“聯合星系統”采用保密的數據鏈和話音通信來分配和交換信息,其最重要的數據鏈是既保密又抗幹擾的監視與控制數據鏈,用於將機上的數據傳繪機動的陸軍地面站。同時,地面站對戰場情報的要求也通過這壹數據鏈傳輸到E—8C飛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