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是炒作出來的偽需求嗎?
“人造肉”不是炒作出來的偽需求。按照普通人的正常思維,既然“人造肉”是肉的替代品,它理所應當的比真正的肉更便宜才對。為了能夠吃肉,自古以來,人們就發明了許多模擬肉和素食的食物。考古學家發現了壹幅記錄2000多年前漢墓豆腐制作技術的畫。北宋學者顧濤的筆記中特別提到,豆腐幹在唐代曾被稱為“羔羊”。這表明豆腐不僅是我國的豆制品,而且是肉類的替代品。根據學者的研究,另壹種古老的中國食物——面筋,它也是肉的替代品。然而,豆制品制成的肉不能代替真正的肉。如果妳偶爾去素食餐館吃魚香豆腐幹肉絲,妳會覺得非常美味。然而,如果妳吃得久壹點,妳還是想吃真正的肉。
為什麽豆腐幹不能代替真正的肉:雖然豆腐幹中的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35%左右,面筋中的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60%,然而,在真正的肉中,也有豆腐和面筋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脂肪。
合成肉的想法和制作豆腐和面筋的想法是壹樣的。它是從植物中提取蛋白質、脂肪和其他物質,並嘗試各種方法來模擬肉的味道和營養價值。妳可能認為合成肉的想法相當乏味。這不是超市裏隨處可見的素雞豆腐和蘑菇肉丸之類的產品嗎?在我們意識到肉類生產危機之前,情況確實如此。我們餐桌上的合成肉制品也是針對不想吃太多肉的素食者或健康食品倡導者的。然而,新壹輪人造肉初創公司卻不這麽認為。他們瞄準的市場是真正的肉類市場。
市場越大,人造肉的價格下降越快。既然人造肉將來壹定會取代傳統肉,那不如讓人造肉更快地進入我們的餐桌。也希望國家能夠扶持我國的人造肉公司參與市場競爭。這是壹塊大蛋糕,不能被外國給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