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個人養老金制度?
2022年11月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年繳費上限1.2萬元,可享受稅收優惠。就這個熱門話題,我憑借從業保險金融26年的經驗,用三句話來給大家作壹個解讀。
1,是為了解決和補充社保金的不足
個人養老金制度出臺的背景,是借鑒了40年前美國的401K法案,當時美國的老齡化嚴重,社保無法滿足養老需求,美國政府就通過這個稅收遞延法案讓大家拿出壹部分錢存進銀行,專款專用。並讓專業機構來打理這筆資金,產生的收益用來補充養老金的不足。我國現在同樣面臨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問題,未來的社保同樣面臨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養老需求。如果中國有2億人參加,每人1.2萬元,每年就會有2.4萬億元,10年就有24萬億元,國家擁有了這筆巨額的長效資金,並讓它產生收益,就可以解決部分養老金不足的問題,這個政策可以考慮是國家釋放的壹個信號,國家都用抵扣個稅來鼓勵大家做養老規劃了,未來只靠社保養老真的只能稀飯饅頭了。
2,是為了養老收入配置多元化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時代,僅靠單壹的社保是無法滿足養老需求的。國家大力推動商業保險的目的就是要讓養老收入的配置多元化。比如,A的月收入是3萬元,單壹來自上班的薪水;B的月收入同樣也是3萬元,但是多元化的:薪水1萬元,保險理財收入1萬元,其它投資收入1萬元。隨著時間的推移,A退休後沒有上班,喪失賺錢能力,僅只能靠單壹的社保收入維持養老生活,而B除了社保,還有保險理財和投資收入等多種來源,即便退休失去賺錢的能力,也能保持月收入變化不大,他的養老生活就可以安然無憂。由此可以看出養老收入配置多元化是多麽的重要。
3,是為了調整和優化家庭的資產配置
如果我國每年有2億人參加,每人可以免稅存入1.2萬元,國家每年都有2.4萬億元的資金,這筆大額的優質長效資金會對資本市場產生長久的影響。這筆資金可以投向大額的壹級和二級市場,可以投向債權、理財產品,以及商業保險和國債,這項大筆的長效優質資金實際是可以開啟中國股市的壹個長牛過程。在這種趨勢引導之下,現在家庭資產配置也必將產生變化,固定資產70%,金融資產30%的配置會逐步向金融資產70%,固定資產30%的配置轉變。
單靠社保金來養老是肯定不夠的,養老金是壹個需要未來安全、確定的剛需資金,必須早作規劃和準備。國家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已經開始實施了,我們需要快速跟上!跟著趨勢走,讓自己的資產進行多元化的配置,提前做好未來的養老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