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壹年摔死多少人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附近,居於翠屏峰峭壁之間,原名“玄空寺”。其中的“玄”字,在中國道教道理中,存在著重要的意義,後因整座寺廟懸浮於山崖之上,所以後人將“玄”改為“懸”,意為“懸空寺”。
懸空寺的由來很有趣,在北魏時期,有壹位道長名叫寇謙之,他是壹位得道之人,受到當時朝廷的極度重視。可是在寇道長仙逝之前,他卻留下壹個遺言,要求在世間建壹座空中寺院,以達到“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目的。他的弟子對此十分重視,於是便在師父死後到處募集錢款,最終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建成懸空寺。
懸空寺地理位置獨特,中有恒山水庫,東側為著名的恒山風景區。它被建在崖壁凹進去的半空之地,呈“壹院兩樓”的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懸空寺的總體建築包括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等。懸空寺南北***有兩座雄偉的三檐歇山頂高樓,二樓似淩空相望,懸於陡峭崖壁之上,其三面環廊合抱,六殿相互交叉,棧道高低錯落,令人不得不贊嘆其本身的雄偉與壯觀。
懸空寺初看上去,似乎只是由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進行支撐,距地面約50米。可是從真正的力學角度而言,半插橫梁結構只是壹種假象,真正進行托扶的,仍然是釘在山崖上的支撐梁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懸空寺獨特的回廊欄桿、上下梁柱,幾乎形成了壹個整體的木質框架式結構,更能大大增加抗震強度。凡是來到懸空寺的遊客,無不為其獨特的結構及險峻而驚嘆。現代人登上懸空寺尚且感到雙腿發顫,古人能夠在如此險峻之地構造建築,無疑體現了古人的無窮的建築設計智慧。
懸空寺建於崖邊,壹方面可以借助兩邊突出的山崖緩解風勢,另壹方面,也能通過東邊天峰嶺遮擋強烈的太陽光線,致使平均日照時間僅為2小時,這幾乎大大減緩了風侵、雨蝕、日曬對建築的損害。
據專家統計,懸空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與應縣木塔都被列為國家瀕危建築行列,成為了重點保護對象。雖然文保部門對其大加重視,為何懸空寺仍存在諸多危險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威脅懸空寺存在的因素,不僅有天災,而且更有巨大的人禍。
2015年10月1日淩晨,懸空寺上方山體發生地震,壹塊巨大的山石滾落,直接砸到懸空寺鼓樓上的吻獸,致使其徹底碎裂,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有鑒於此,恒山景區管委會為了保障人員的安全,立即決定暫時關閉懸空寺景區,禁止任何人員無故登臨寺頂,並派出相關維修人員,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對懸空寺被毀之處進行整體修繕。
懸空寺危險的命運並不僅限於此,在此之前的2006年3月,懸空寺曾差點遭遇到壹場浩劫。在當天夜裏,北嶽恒山背後的壹處懸崖附近,突然發生不明火災,致大部分後山植被葬身火海,加之當時風力強勁,“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大火壹度蔓延至恒山主峰附近,令懸空寺面臨大火的威脅。不過令人慶幸的的是,由於消防部門對於山火撲滅較為及時,並且提前設置出火災隔離帶,最終將大火徹底撲滅,保證了懸空寺建築的安全。
僅僅是這些因素,還並不是懸空寺建築存在保護的主要威脅,更可怕的是,在2012年4月份左右,便有群眾舉報,稱在懸空寺所在的翠屏峰後,有人進行挖煤活動,並且已經形成了壹定的規模,其距離懸空寺的直線距離,只有1公裏左右。若是長此以往,隨著地下煤礦越挖越大,懸空寺也將徹底“懸空”,甚至有倒塌的危險。此事報知相關部門之後,在各方的努力下,挖煤活動才被制止,令懸空寺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談到這裏我們也要說壹句,對於懸空寺這樣的奇特古建築,我們應當對其進行嚴格的保護,畢竟它是華夏祖先留給我們的重要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