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示眾好句摘抄賞析
形成壹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壹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賞析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為(“不過”),表達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不屑與之為伍)的情感。“這樣”指代(留學生的醜態),為下文作鋪墊,體現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厭惡。“確”表示另壹種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補充說明,“但”字後面的話是作者真正想說的內容。
盛夏的熱,
熱得剛出籠的包子都涼了。
還沒到正午,作者就讓馬路上鋪滿熱氣。先讓人與動物、甚至風都滾蛋,環境裏變得靜悄悄的:
首善之區的西城的壹條馬路上,這時候什麽擾攘也沒有。
再邀請上太陽、沙土、空氣壹起來起勢造熱:
火焰焰的太陽雖然還沒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閃爍地生光;酷熱滿和在空氣裏面,到處發揮著盛夏的威力。
近處的熱浪向讀者撲來,壓抑中,作者及時把鏡頭稍稍拉遠,照見地上的?和樹上的烏老鴉。熱辣辣的世界終於出現了壹點生機。作者卻讓這壹絲生機也熱得那麽難耐:
許多狗都拖出舌頭來,連樹上的烏老鴉也張著嘴喘氣。
這個世界這麽熱,真的沒有清涼的地方嗎?正在讀者”絕望“之時,魯迅給了壹處”望梅止渴“:
——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遠處隱隱有兩個銅盞使人憶起酸梅湯,依稀感到涼意,可是那懶懶的單調的金屬音的間作,卻使那寂靜更其深遠了。
不得不說,那樣的”涼“,不也透著壹股子熱嗎?
作者悄悄把鏡頭逐漸拉遠,卻又突然通過聲音把讀者拉回來,讓讀者再次感受馬路上的熱:
只有腳步聲,車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要趕緊逃出頭上的烈日。
然後,緊接著,壹個小屁孩吆喝聲起,他還真會抓緊機會賣包子啊!連嘴都喊歪了!似乎,要有熱鬧看了:
“熱的包子咧!剛出屜的......”十壹二歲的胖孩子,細著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門前叫喊,聲音已經嘶嗄[shà],還帶些睡意,如給夏天的長日催眠。
大概,魯迅忽遠忽近地”玩“了讀者壹番,要開始寫正事大事了吧!大事就發生在最初、也是最末,又最熱的這個地方。作者太“壞”了!但這也是讀者最期待的:接下來,此時、此刻、此地,會發生什麽呢?
魯迅是壹個擅長吊胃口的,鋪墊得足足的,又做得那麽不露痕跡。
有人說魯迅的文章難懂。作為魯迅迷,我不這麽認為。妳在文章中的好奇,其實他都會給妳答案。就像那剛出屜的熱包子,出現在這盛夏的午間,我很好奇,它們狀況如何?文學大師是絕對不會讓壹個關心生活的人失望的:
他旁邊的破舊桌子上,就有二三十個饅頭包子,毫無熱氣,冷冷地坐著。
這包子,是被人冷落了呢,還是被大熱的天比輸了?如果讀者能把自己放到當時的情境當中,答案自然就在心裏。
所謂讀者視角,不過是參與到作者的思想中去,與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通過提問,然後在文中尋找答案;通過設身處地,把自己丟到小說的情境中去,當壹回小說中的人物,去體味作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