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風采不熄的千年窯火——景德鎮
天下陶瓷,此乃故鄉
高嶺之山,非以仙名
卻蘊煉金之礦床
昌江之水,不以龍靈
而湧潤玉之波揚
五大發明乃於斯地
曠世奇珍享譽四方
景德鎮,壹座活的陶瓷博物館。
昌江的水與丘陵的風,山間的松木與豐富的瓷土,孕育出這座因河建窯,因窯成市的千年瓷都。生活在這裏的人,股子裏流淌著對陶瓷的熱愛與敬畏,“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是對這座城最好的註解。
在景德鎮,妳便真正的知道,什麽是匠心獨運的工藝,什麽是壹座城在用心做壹件事情。
熙熙攘攘的攤位,街邊的手藝人,街邊的壹個個精致用心的店面,而且有盆栽,水缸,金魚。尤讓人覺得似乎並非現代,而是壹座古城。壹座以瓷為生,所有人只做瓷的壹座城。
匠人
“夜闌驚起還鄉夢,窯火通明兩岸紅。”這是清代詩人鄭風儀在《浮梁竹枝詞》壹詩中描繪的昌江兩岸的夜晚風光,從詩句中我們不難看出,清代景德鎮陶瓷工藝的發展不僅依然如火如荼,而且吸引了全國各地不少來景德鎮學習制作陶藝的匠人。
窯火通明的兩岸,昌河水奔騰不息,夜半驚醒的人,想起自己剛剛在夢中夢到了還鄉的模樣。
其實不僅僅在清朝年間,在當下,來景德鎮學習陶瓷工藝的人,仍然不在少數。他們有在景德鎮讀完大學畢業後留在景德鎮的,有外地陶藝家來景德鎮進修學習的,當然更多的,是那些因為某些原因愛上陶瓷,從全國各地趕來,從零開始壹點壹點學習陶藝的陶瓷愛好者。
對於這些沒有壹點基礎的人來說,想要學好陶藝,他們往往在景德鎮壹待就是三五年,有些甚至更久。
任何壹門技藝的熟練掌握都不是那麽容易,在那些精美的陶瓷背後,匠人們的付出來不得壹絲壹毫的取巧。稍不留意,壹個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陶器,可能就因為壹個瑕疵而毀於壹旦。
而在我們贊嘆那些匠人們爐火純青的手藝時,我們更多的只是在擔當壹個看客的身份,並不曾想到,在這爐火純青的手藝背後,他們流下過多少的汗水,又錯過了多少個春秋更替的花開花落。
匠心
?
壹座庭院,壹棟二層樓,坐擁整片大好山色,身心可以自由輕快地隱遁於自然的懷抱。
藝術地去生活,生活出壹種藝術,締造壹種質樸、不做作、悠閑的日常美學,藝術家本身便成為與風景平分秋色的生動構成。
明代《天工開物》記載,景德鎮制瓷***計壹坯之力,過手72工序方可成器。分工明細將每道工序,都做到極致。從拉坯到燒制成器的過程,是賦予壹件器物以生命的過程。多少匠人從青絲到白發,壹生只為壹道環節,用粗糙的掌紋;用精湛的技法;用執著的熱愛;詮釋他們的生活方式,詮釋匠心的千年如壹。
當千年前的影青瓷驚艷天下
當宋真宗把年號“景德”賜給這座小城
當自然與藝術、現代與傳統融為壹體
或許誰都不曾想過
景德鎮的窯火會千年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