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廈門統壹實行核酸檢測,漁民檢查後魚蝦也要進行,這壹舉措有何科學依據?

廈門統壹實行核酸檢測,漁民檢查後魚蝦也要進行,這壹舉措有何科學依據?

我國自從初撲滅國內疫情以後的幾次疫情反復大多能夠追溯到冷鏈生鮮貨物汙染。比如北京新發地市場、青島港、天津港、大連港所以,三亞的情況也不例外。那麽對於冷鏈甚至是活的海鮮進行核酸抽檢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新聞反映問題的科學性所在。給魚類的嗓子做咽拭子?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它們並沒有“喘氣兒”的生理結構,而且剛從海裏撈上來的海鮮也不可能含有新冠病毒。它們染毒的唯壹可能性是被境外漁民處理的時候沾染飛沫。

所以,它們可能粘有病毒的部位應該是魚身,而非壹直禁閉的嗓子眼兒。很多新聞報道中也提到了,采樣部位包括魚身,但因為群眾確實對捅魚的嗓子眼無法理解,所以目前的圖片和視頻信息都只有防疫人員給魚捅嗓子眼的照片。當然了,這種壹眼看上去就很搞笑的圖片更容易制造輿論話題,傳播更快。是對於出水即死的冰鮮海產而言,比如深海魚、不耐缺氧的鯖亞目、鯡形目。人家出水就死了,嘴閉得嚴著呢,染毒也是身上。對於活海產,比如黑鯛、活海蟹甚至其他活著的軟體動物,那就更簡單了,直接對暫養缸裏的海水進行環境核酸檢測就好了啊。

這個問題昨天想寫壹個回答的,我點了贊就滿意退出了。但是還有壹些觀點我想跟大家分享壹下。對海鮮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確實不能排除有漁民在海上與境外漁民以物易物或者現金交易購買魚獲的可能。畢竟,越南的人力資源價格更低,海南的漁民有可能會用低價收購越南魚獲然後上岸就賣高價,這不比自己捕撈更舒服麽?那麽靠岸以後的海鮮就不能保證不攜帶新冠病毒。因為海洋漁獲物的保鮮環境本身對於新冠病毒而言是非常友好的——濕潤、低溫。剛從海裏撈上來的魚蝦蟹本身不可能攜帶新冠病毒,但人在分揀、處理過程中則有可能通過飛沫汙染它們。

當然,海水中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含量非常少,核酸檢測的時候循環數要適當增加也是有可能的,否則可能低到無法檢出。我國疫情的反反復復很多都會追溯到跨境冷鏈運輸,目前對於冷鏈的檢疫檢驗也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但對於活海產和冰鮮海產該怎麽測,確實有壹些措手不及。基層搞核酸檢測的人很多都不是醫學背景,有不少都是進行了短期培訓的非專業人士。

所以未來還是應該及時吸取這種缺乏準備、預案不充分的教訓,盡快總結出針對冰鮮、活海產核酸檢測的方案來比如:

1,冰鮮海產和活海產的核酸采樣部位應該是哪裏,別再懟著可能完全無病毒的嗓子眼兒捅了,魚不是人。除非有科研證據顯示出水即死的魚咽腔內可能有病毒。

2,活海產的環境樣本核酸檢測應該取什麽部位,是暫養箱的海水還是海水濾芯?樣本要進行PCR的幾次循環擴增?陽性怎麽判斷CT值?

3,如何有效防控漁民違反規定偷偷到海上與境外漁民交易。

這都需要基礎科研、市場監管、邊境檢查、海上巡邏甚至是海軍的多部門跨專業合作,我相信問題壹定會向著解決的方向發展。我國疫情發生以來,方方面面不斷出現紕漏但很快得到針對性解決,其實壹場新冠疫情也是對人類的壹種試煉,它不來,我們公***衛生政策上的問題、執行上的問題可能永遠無法被發現,發現了可能也沒有很大動力去改正。但現在疫情既然出現了,很多問題浮出水面,也就紛紛迎來了改變。具體到這個看似滑稽的新聞,咱們也要辯證看待:壹方面,對漁獲物的核酸檢測確實有其科學性和必要性;但另壹方面不能否認檢測方法上確實準備倉促,無論從觀感上還是科學原理上,都蠻好笑的。

漁船出海有兩個可能:

1、自己打的魚這樣只要船主本人沒有,就算是冷凍的魚也不會有。

2、從境外漁船上直接買的漁獲,這樣有可能由於對方病毒攜帶汙染了漁獲,那麽漁獲也分兩種,冷凍的和鮮活的,冷凍的測環境核酸。沒有問題主要測人主要接觸的物體表面,沒有人把魚嘴翻開去染毒的,鮮活的其實不用測,因為就算是汙染了妳也測不到,因為海船把鮮活的魚養在水艙裏,為保持魚的鮮活還經常換水,能測得到才怪。還是測環境更靠譜壹些。

理論上講脊椎動物都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目前還沒有收到魚類感染的案例。因此,魚類不應該成為感染鏈條上的中間宿主,應該僅僅是壹個沾染物,從采樣類型上講,應該還是屬於環境采樣。環境采樣的話,需要估計該環境的病毒能夠在停留多長時間後依然具有威脅的基礎上再設計采,樣方案。直接對魚類進行口腔采樣,我覺得還是缺乏相應的研究支持。個人覺得還是由疾控安排整體環境采樣更專業。因為包裝,船體等環境的風險可能比魚本身風險更高。

其實,這是壹篇生物信息學文章,沒做實驗,用已有的數據進行了相應的計算和預測。當然,我們並不能直接預測某種生物是否可以感染新冠,而是通過壹個中間的分子,ace2,這個分子是新冠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細胞有這個鑰匙,那麽就可能發生新冠的感染。當然,不同物種之間ace2差異很大,因此作者選擇計算不同物種ace2和新冠能否結合成穩定的聚合物為檢測標準。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理論上,新冠不能感染大部分魚類,或者新冠很難感染魚類。事實到此明確了,肯定新冠不能感染魚類的,主要關註的是題目和摘要,或者說是從概率上認為可能性較小。而認為新冠可能感染魚類的,則是對可能這兩個字的程度需要強調,畢竟還是有可能感染的兩個物種。所以,壹般認為,魚類是不會感染新冠的。但是,沾染是可能性很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