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圃臘味
問題描述:
什麽是黃圃臘味?
黃圃臘味的制作過程?
解析:
120年前,黃圃人王洪發明壹種制作臘腸的獨特工藝,此後,這種工藝陸續傳至東莞、廣州和香港等地,最終形成了享譽全國的廣式臘腸。
近年來,中山市黃圃鎮依托傳統工藝,發展以黃圃臘味為主體的特色食品產業,初步形成了臘味、幹果、飲料、水產品加工、稻米蔬果加工、食品印刷包裝、冷藏儲存、養殖、種植等九大行業為主的食品產業體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區域特色日漸明顯。2004年,黃圃鎮成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的全國首個“中國食品工業示範基地”和“中國臘味食品鎮”稱號。今年,黃圃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工業經貿洽談會”,向世界客商推廣黃圃臘味的“世界口味”。
廣式臘味鼻祖百年傳統工藝
提起臘味的由來,幾乎每個黃圃人都會講壹段“古”。原來早在100多年前,就是黃圃人創造了臘味制品。
相傳,1886年冬季的壹天,黃圃壹名叫王洪的賣粥檔主,因天氣奇冷,準備好的豬肉、豬肝、粉腸等肉料因無人光顧而賣不出去。王洪只好用鹽、糖、醬油等調味料把肉料腌起來。誰料連續多天陰雨不晴,肉料始終無人問津,王洪嘗試把粉腸掰衣,將肉料切成粒塞進腸衣內,再用水草分截綁好,懸掛在屋檐下,經數天風幹日曬,便制成了原始的廣式臘腸。由於臘腸吃起來香口不膩,別有壹番風味,王洪便如法炮制,把臘腸作為壹門生意經營,購者日眾,深受歡迎。
聰明能幹的黃圃人,依照腌制臘腸的方法,又制成了臘肉、臘鴨等臘制品,並且不斷研究改進生產工藝,由全手工生產發展到半機械化生產或全機械化生產,由風幹日曬發展到木炭烘房烘烤,再發展到太陽能幹燥技術。黃圃臘味亦逐步走出家門,走向國門。
改革開放後,黃圃鎮黨委 *** 為了促進臘味行業的發展,積極采取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等優惠措施,大力扶持臘味行業的發展,使臘味行業得到迅猛發展。泰和臘味、銀華臘味、建華牌臘腸……壹批批臘味名優產品和臘味生產企業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黃圃因臘味而名震四方。